当前位置 : 首页 >国内 > 正文

观察+丨PARK+PARK:青岛公园城市建设的新趋势:当前视点

2023-03-23 14:08:32 转载出处: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今年春天,小麦岛成为青岛最火的景点之一。从杂草丛生的小岛到爆红的打卡地,小麦岛的华丽转身确实给很多景点打了个样,而随着人流激增,“停车难”的问题越发突出。

今年年初,随着“麦岛路西侧停车场工程规划方案”公示,小麦岛的停车问题终于有了解决方案。根据规划,这里将建地下停车场三层,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容纳650辆小汽车社会停车位,明年即将启用。


(资料图)

增设停车场,并没有挤压原有的自然空间,而是把“上公园、下停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规划显示,地面景观植将通过麦岛云桥、林荫步道等连接不同活动区域,构建全时全龄亲近自然的滨海公共开放空间。

停车设施和公园城市建设,都是青岛城市更新建设攻坚行动的重要内容,两者协同推进体现了城市更新的整体性。尤其是对于公园城市来讲,其核心就是要打破公园与其他城市功能的边界,“上公园、下停车”就是一种新的探索。巧合的是,在英文中,公园和停车对应的都是“PARK”这个单词。通过这混合样态的公共空间开发模式,车的栖息之地和人的栖息之地融为一体。一方面向地下要空间,解决停车痛点,同时集约化利用地面空间,留白增绿、见缝插绿。

当前,“公园+停车场”的模式正在被国内各大城市广泛运用,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推进。例如,北京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将统筹推进地下空间复合利用,在中心城区探索利用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场。去年底,深圳启动了“公园绿地地下空间停车设施建设规划及试点方案研究”,以罗湖区为试点,探索利用公园绿地地下空间建设停车设施缓解周边停车矛盾,同时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新路径。

为最大程度增加泊位供给,今年,青岛提出了“人防+、公园+、立交+、公建+、边角地+”模式,加大停车设施建设布局力度。在大规模城市更新和公园城市理念的催化下,公园+停车的模式正在迅速铺开,今年以来多个规划密集出炉。

奥帆海岸公园及地下停车场项目

去年年底,中央商务区停车场投入使用。与以往的方正造型停车场不同,该停车场借鉴了纽约高线公园“线型空中花园”理念,在地上营造出一个波浪形公共空间,方便市民活动。全部停车泊位放入地下,在服务停车的基础上,为该区域打造了一个“城市会客”的绿色空间。

在寸土寸金的市南区沿海一线,更需要高效利用好空间。根据规划,东海西路以南、澳门路以北,将建设奥帆海岸公园及地下停车场项目。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地上结合周边公共绿地,打造高品质城市公园+停车综合体,为周边的居民社区配套服务和观光休闲再添一个新空间。

山东头路地下停车场项目

浮山绿道是打造公园城市的重点工程。近日,崂山区公布在浮山绿线内新增山东头路地下停车场项目,预计今年12月30日竣工。该项目地下6986.76平方米为停车场,地面则建设景观公园,通过生态修复与浮山整体景观融为一体,生态品质和生活品质将同步提升。

在老城区,绿地和停车场都是稀缺资源。备受关注的原东方饭店地块最新规划,也是采用了公园+停车场的规划。设计以公园为核心,依托大学路网红墙,串联缝合周边街巷,形成整体景观互联,并打造露天历史文学博物馆。地下则配建了245个社会停车位,多元化的功能在这个项目中聚合。

原东方饭店地块规划图

在即墨的墨河公园,也将新增一座地下停车场。该停车场随地铁七号线文峰路站点整合规划建设,地铁换乘、停车、公园休闲一体化新理念,也将为市民出行、游玩提供更多便利。

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方便公园和周边停车。将功能相对单一的停车场转向底下,留给地面更多绿色生态空间,也将在丰盈城市生态环境、方便百姓健身活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说走就走、想停就停”,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自然、享受生活。(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国钰)

责任编辑:王凤一

标签: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