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科技,正在让道路越来越“聪明”。眼下,正在敷设智慧化设备的南京路,将成为青岛首条智能网联级道路。未来,通过这条路上的雷达探头等智慧设施,可实现各种预警和预判,有效规避各类交通风险发生,整体提升市民的出行安全感。
交通出行与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息息相关。通过大数据和算法加持,“聪明”的道路可以缓解交通拥堵,优化市民出行体验。譬如动态调控交通信号灯,匀速行驶的车辆可一路绿灯,大大缩短通勤时间。这种“绿波通行”技术,目前青岛市区的主次干道均可实现。在东海路,平峰期通行需十多分钟,而绿波情况下仅用七分多钟。不仅如此,在香港路、深圳路等处,通过导航还可看到信号灯变化时间,进而可调控接下来的车速,避免路口信号灯变红时的紧急刹车。这些变化,市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道路变“聪明”,也让城市管理更加科学高效。通过智慧路网对人、车、路等要素的全面感知与融合,管理部门可以实时监测交通运行情况等相关信息,实现精细管控,不断优化和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譬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指挥中心在山东路延吉路路口实施可变车道、潮汐车道、待行区等综合交通组织优化措施,路口总体通行效率提高11.47%,大大提升了治理效能。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不妨考虑提前布局,下好智慧路网建设“先手棋”,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好基础。可以说,拓宽时就谋划建成智慧道路、充分预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支撑资源的南京路,给全市智慧路网建设“打了个样”。
智慧城市建设,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智慧城市的发展,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创新空间。近年来,住建部、工信部联合在多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打造“聪明的车”“智能的路”“智慧的城”,让车、路、云、网、城实现协同发展,建设新型产业生态体系。打造“聪明的车”,青岛已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作为全市重点布局的两条产业链,新能源汽车正在向“万亿级”目标进发,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也在不断完善发展,日前开园的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将成为长江以北人工智能产业的“最强大脑”。下一步可通过打造“智能的路”,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加快相关产业融合和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智能的路,是一条未来之路。只要在数字城市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城市就会更加“懂”市民,就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鞠培霞)
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