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国内 > 正文

世界快报:平度三埠李家遗址上榜“新发现”!2022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2023-03-02 07:17:30 转载出处: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全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出炉

3月1日下午,2022年度山东省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闭幕,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2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平度市三埠李家遗址、临淄区南马坊战国大墓、济南元代张荣家族墓地和山东威海“靖远”舰遗址第一期水下考古调查入选。


(相关资料图)

据介绍,2022年度山东省共开展了130余项田野发掘项目,其中遴选出30项重要项目参与汇报,各项目负责人就工作中的发掘理念、科研课题、重要成果、价值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交流。整体看来,2022年度山东省考古工作亮点纷呈,重要成果层出不穷,从上万年前的史前遗址到近代的甲午沉舰,从田野发掘到调查勘探,项目类型丰富,从陆地到水下全面开花。

3月1日下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2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获奖名单,青岛平度市三埠李家遗址考古发掘项目榜上有名。据介绍,为配合潍烟高铁平度站修建和206国道改建工程,从2021年7月至今年1月,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平度市博物馆,对施工范围内的遗址先后进行了3次考古发掘,发现了面积较大、内涵丰富的从商末周初延续到战国晚期的文化遗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对研究胶东地区齐鲁文明多元一体化进程等诸多课题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三埠李家考古发掘现场。

发掘工作已进行一年多

据了解,平度市三埠李家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目前还在进行中,记者此前曾多次前往考古发掘现场采访。三埠李家遗址位于平度市新河镇大泽山系西侧,坐落在一处低矮丘陵的北坡上,临靠淄阳河。1980年,当时的灰埠公社进行大规模整地时发现该遗址,1989年被列为平度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7月,为配合潍烟高铁平度站修建工作,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平度市博物馆,开始对相关施工区域进行考古发掘,一处从商末周初延续到战国晚期的文化遗存就此重现人间。

平度市三埠李家遗址考古发掘是近年来山东地区周代考古工作一次有意义的发现,尤其是其中周代墓群的发现,墓葬等级、规格虽然不高,但面积较大、军事色彩浓厚,彰显着历史上该地区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其中主墓区发现了莱、齐风格迥异的两组墓葬,表明了两种文化在该区域内的交替更迭。齐墓的墓圹东南角填土中放置了陶器,这种现象目前在山东地区第一次成规模地出现,考古人员初步推测是承袭了莱夷墓在墓圹东部填土内放置陶簋的做法。仿铜陶礼器置于棺下的做法此前在临淄两醇墓地、曲阜鲁故城和新泰郭家泉墓地中有少量的发现,但数量如此多的案例集中出现在一处墓地中还不多见,为该种丧葬习俗的研究提供了联系和对比的样本。

三埠李家遗址出土的部分文物。

发掘出周代大型聚落

考古人员在三埠李家遗址中发现了一处重要的周代遗址和墓地,遗址内遗存较为丰富,包括灰坑、窖穴、水井、房址和墓葬等。墓地可分为主墓区和瓮棺葬区两大部分。主墓区位于第一发掘区东北方向,发掘墓葬60多座,这表明这一区域延续时间较长、人类活动较频繁。出土文物包括青铜器、铁器、玉器、玛瑙、水晶、陶器、骨角器、石器、蚌器等。其中出现了较多数量带有齐文化色彩的文物,表明这里在周代时期可能是齐国在胶东半岛东部的一座规模较大的聚落。

瓮棺葬区位于远离主墓区的第三、第四发掘区,靠近三埠村北,共发现6例。该葬区墓葬分布零散不成规模,主墓区共发现中型墓28例,其余皆为小型墓。考古人员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等因素,将这批墓葬分为甲、乙两组。两组墓葬葬式绝大部分为单人仰身直肢葬,还有少量的侧身屈肢葬。小型墓规模很小,随葬品仅有带钩;中型墓中绝大部分有随葬品。随着大量器物出土,一幅3000年前古人向海而生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陶量上戳印地名“戴丘”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林玉海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在平度市三埠李家遗址的3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面积较大、内涵丰富的从商末周初延续到战国晚期的文化遗存。在规模大、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的聚落中,发现了房址、墓葬、殉牲坑等遗迹单元。陶器中既有典型中原商周文化色彩的灰陶绳纹鬲、簋,也有当地土著风格的素面鬲。早期遗存带有珍珠门文化色彩。遗址的发掘对于研究胶东地区齐鲁文明多元一体化进程等诸多课题有较为重要价值和意义。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将对这批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提取考古资料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明晰青岛地区的历史文化源流。

三埠李家遗址考古发掘项目领队綦高华介绍,在历时一年多的发掘工作中,首次发现鲁东地区西周早期聚落中的骨器加工作坊。其中发现了一些规模较小的、带圆形柱洞的骨器加工作坊,并集中出土154件/套骨角质文物和骨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骨料。作坊内还发现了西周时期的“三联钻”卜骨。同时,还集中发现了一批埋葬于灰坑中的人类骸骨,从灰坑葬中发现的摆放整齐的难产母女以及有简单随葬品的案例来看,灰坑葬可能是对聚落中非正常死亡人群遗体进行处理的特殊方式。

“我们还发现了功能区分布清晰的齐国聚落遗存。”綦高华介绍,聚落遗存由围壕、窖藏坑等功能区构成。围壕呈东北—西南方向,方形,南北直线距离约160米。围壕的东侧发现数量较多的窖藏坑,并于附近发现战国时期齐国陶量一组。窖藏坑东侧分布有一处战国墓葬群。

在战国遗址中发现了整套陶量,包括带把陶量6件、无把陶量1件、陶区1件。其中一件陶量上带有戳印,经过考古专家解读,印文为地名“戴丘”,这是首次考古发现。发掘中,考古人员还发现特殊丧葬习俗的战国墓葬区。墓群中集中出现在棺椁二层台上或墓圹东南角填土随葬祭祀死者的陶盆、陶罐组合和猪头骨的现象,陶盆底部中常能见到兽骨、鱼骨。这种呈规制、批量出现的特殊案例,在山东地区的战国墓葬群中尚属首次发现。(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康晓欢通讯员綦高华彭峪石玉兵)

责任编辑:王凤一

标签: 考古发掘 山东地区 面积较大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