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青岛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聚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出实招、谋新招、亮硬招,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生态——
持续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浓厚氛围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李沧区功德坊路商业氛围浓厚,不到200米长的道路两侧聚集了近百家商铺,平时由占路经营引发的投诉举报比较多。李沧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坚持多劝说、快处置,落实轻微违法“不罚”、一般违法“轻罚”、首次轻微违法容错工作机制,召集被多次举报的店铺负责人现场做工作,讲理讲情讲法,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占路经营现象明显减少。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全市“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聚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出实招、谋新招、亮硬招,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生态,持续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超14万户。在前不久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论坛上,青岛首次入围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综合排名全国前十。
市场准入是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第一印象”。国家最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出台后,市发展改革委第一时间转发各区市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求严格贯彻“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确保《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快速高效落地。同时,组织各有关部门对照清单事项开展清理规范,全面清理清单之外违规设立的准入许可准入环节、违规设置的隐性门槛、违规制定的其他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
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是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应有之义。今年以来,“青岛政策通”平台持续扩容升级,平台累计浏览量突破500万次,汇集政策信息2.5万余条,兑付财政资金21亿元,市级惠企政策年底前全部纳入“青岛政策通”平台办理。同时,在平台设置政策清单专区,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平台企业开展政策个性化推送,实现“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的关键。围绕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市政府办公厅会同市民政局、市行政审批局、市民营经济局、市税务局、市南区湛山街道盐城路社区等6家五星级党组织开展联建共建活动,立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关切,丰富联建共建活动形式,完善联建共建机制,结合市办实事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税收优惠政策直达等工作;同时,更好发挥营商环境“三支队伍”作用,广泛听取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意见建议。
在西海岸新区,区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西海岸新区分局、区自然资源局、区司法局、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管局等6个部门单位的局长或主要负责人走进政务服务大厅,通过局长到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坐班、现场帮助企业办件等方式,发现和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的堵点、难点,现场解答群众疑问,提出改进工作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优化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市财政局联合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及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印发《青岛市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强化制造业信贷供给、优化制造业金融服务水平、完善制造业信贷产品体系、健全政银合作机制等入手,提升金融服务制造业能力。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联合市邮政管理局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深入调查研究,策划推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人人有责”系列活动,维护公民信息权益,护航企业创新发展。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法治宣传活动,如组织成立“青岛市公共法律服务志愿队”,在青岛人力资源市场常态化开展“普法促进就业”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组织开展惠企服务讲座,现场为企业讲解在签订劳动合同中的风险点和企业经营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引导企业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法治化水平。(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博)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