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国内 > 正文

青岛银行业保险业加力实体经济;解码全面注册制下的“青岛机遇”

2023-05-11 07:11:58 转载出处: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财富聚焦


(资料图)

金融供给结构优化 小微服务质效提升

青岛银行业保险业加力实体经济

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青岛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发布了青岛银行业保险业一季度数据,金融供给结构优化、小微服务质效提升、持续加力实体经济成为突出亮色。

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青岛银行业资产总额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6%;负债总额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不良贷款率1.2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48个百分点,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90亿元,同比增长5.5%;新增保险保障金额19.9万亿元,同比增长51.1%。

金融供给优化

来自青岛银保监局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青岛市各项贷款余额2.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33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88亿元,同比增长12.6%。为经济企稳向好提供了有力金融保障。

从结构看,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投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政府基建相关贷款比年初增加475亿元,同比增长19%;制造业贷款比年初增加155亿元,同比增长20%;高技术产业贷款增加62亿元,同比增长41.9%;绿色信贷余额3765亿元,较年初增加313亿元,同比增速达33.2%。

保险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青岛银保监局积极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实现县域全覆盖,投保率由89%提高至96%,保额同比提高70.7%。2023年一季度,全市农业保险赔付1.9亿元,同比增长332.9%,惠及农户18.1万户次,助力农户提高抗风险能力作用进一步彰显。

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保险保障力度,青岛银保监局联合市工信局对自主、关键性、投资额较大的新材料产品,投保首批次应用损失补偿保险的,给予80%的保费补贴,其中为保温石墨烯材料重点研发项目提供近5000万元风险保障。联合青岛市市场监管局、财政局等部门制定政策激励方案,对投保专利海外侵权责任险等险种的企业,给予50%保费补贴,推动山东省首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落地,助力关键技术研发攻关破局。

小微服务质效再提升

今年以来,青岛银保监局引导银行机构聚焦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特点,稳步增加信贷供给,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大力推进“银税互动”工作,落实无还本续贷工作要求,主动做好融资接续,推动降低融资成本,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质效进一步提升。

截至一季度末,青岛辖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78.8亿元,同比增长28.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5.5个百分点,贷款户数25.8万户,较年初增加0.3万户。“银税互动”贷款余额162.3亿元,同比增长38%。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1272.5亿元,同比增长37.9%,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余额3366.8亿元,同比增长14.3%。一季度,累计办理无还本续贷97.6亿元,同比增长36.6%;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1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较2022年度下降0.31个百分点;为小微企业承担或减免信贷相关费用632.6万元,同比增长135.5%。

今年以来,青岛银保监局鼓励银行机构聚焦现阶段市场需求,围绕居民在住房、教育、汽车、旅游等方面消费需求,通过进一步细分市场布局,加大产品服务创新力度等举措,针对不同客群、聚焦不同场景提供差异化多样化金融服务,逐步提升消费信贷规模水平,助力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回暖。

截至一季度末,青岛市住宿和餐饮业贷款同比增长17.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贷款同比增长6.9%,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6.8%。

青岛银行业保险业持续推进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试点顺利实施。

统计显示,截至一季度末,青岛25家银行、保险机构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试点工作,已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88.9万户,缴存资金2.9亿元。协调降低惠民保险“琴岛e保”理赔门槛,扩充保险责任范围,参保人数已突破160万,开办以来累计赔付22.2万人次、2.6亿元。长期护理保险实现城乡区域全覆盖,一季度累计赔付3.1万人次、6100余万元。

优化金融服务生态

今年以来,青岛银行业保险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创新篇章。

青岛银保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部署要求,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印发青岛银保监局和辖区银行业保险业专项行动方案,聚焦金融服务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从增强服务内生动力、打通融资瓶颈制约、持续优化服务模式、努力降低融资成本、推进流程升级再造、精准支持重点领域等6大方面,提出18项具体工作要求,督促辖区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加强改进金融服务,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实现营商环境、作风能力、发展质量“三个大提升”。

青岛银保监局还创新推出“金融知识高校行”“金融知识进企业”“金融消费系列风险提示”“十大典型案例通报”等特色活动,推动金融知识向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延伸,着力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提振金融消费信心。青岛银保监局还会同青岛市公安局成立青岛市打击保险诈骗犯罪中心,与中国银保信公司、青岛市公安局、青岛市保险行业协会建立“四方联动”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反保险欺诈组织体系,发挥大数据优势,协同提升打击治理工作成效。(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傅军)

财富圈

全面注册制下的“青岛机遇”

5月10日,全面注册制落地“满月”。全面注册制带来哪些变化?在注册制之下,青岛应如何利用资本市场提升企业直接融资比例,放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青岛日前举办的“拥抱注册制 启航新征程”注册制政策宣讲会上,中国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的相关负责人分别作出解析。

“把选择权交给市场”

全面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让发行上市全过程更加规范透明可预期。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本质即“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将核准制下的实质性门槛尽可能转化为信息披露要求,审核部门不再对企业的投资价值作出判断,审核标准、程序、过程和结果全部公开。

“据我们观察,全面注册制落地以来企业上市流程得到优化,仅科创板企业在证监会的注册周期就从3个月左右缩短至20-30天。而且盈利条件放宽,符合条件的企业不盈利也可上市。”上交所市场发展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直接融资是金融体系的短板,难以满足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提升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助力企业直接融资就成为注册制改革的重要目的。发行上市的条件优化,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与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强。

全面注册制进一步优化了资本市场的生态。在核准制下,入口端高门槛和出口端退市难,已无法匹配A股市场快速发展及更新需求。全面注册制畅通强制退市、主动退市、并购重组、破产重整等多元退出渠道,严格实施退市制度,强化退市监管,健全重大退市风险处置机制。数据显示,从注册制改革试点以来,退市步伐逐渐加快,2023年以来沪深两市已经退市摘牌的6家公司中,4家公司属于交易类退市,在投资者“用脚投票”的背后是“壳价值”失效。

全面注册制对二级市场也形成较大影响。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上下畅通”的上市退市制度要求投资者的价值识别和甄选能力要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投资机构的价值发现专业能力也更被市场需要,A股投资者结构有望进一步机构化和专业化。

“吃到注册制红利”

青岛产业基础厚实,是注册制试点改革的受益者。自2019年注册制改革试点推出以来,青岛新增上市公司的数量约占目前存量的一半,上交所市场发展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与A股上市公司的发展进程高度一致,意味着青岛也将吃到全面注册制的红利。”

全面注册制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板块定位更加清晰,沪深交易所主板将突出大盘蓝筹定位,科创板聚焦硬科技企业,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企业和北交所服务创新中小企业,多板块联动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风险特征的企业提供更广阔的舞台。青岛提出“提振实体经济三年攻坚行动”,重点发展“24条产业链”,需要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全面注册制之下的发行定价和交易制度,有利于引导资源集聚到大盘蓝筹、真正硬科技和成长型企业。

同时,全面注册制的红利也将惠及已上市公司,证监会发行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面注册制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流程进行精简优化,对配套规则进一步完善,有助于企业高效再融资。记者了解到,全面注册制之下,上市企业再融资可以通过简易程序的“小额快速”定增模式,灵活性强、融资流程短,方便企业迅速获得“资本活水”。

准入与准出机制的畅通,传导至前端可激发创投风投的活力。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副会长付惟龙表示,全面注册制对创投基金的退出机制更加友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力支持创新创业,另外,一二级市场可以形成良性互动,在财富管理领域也可以有更多探索。青岛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和“国际财富管理中心”的前期积累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将逐渐释放。

利用好资本市场服务资源

中国资本市场呈现出千帆竞发之态,上市公司更加分化,资本市场也越来越多元。各方应如何在快速步调中抓住机遇,拥抱注册制?

青岛有丰富的资本市场服务资源。从2018年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成立以来,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等机构纷纷在此授牌设立青岛服务基地,就近服务企业。深交所北方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面注册制落地以来,深交所根据制度的新变化在审核环节做了优化,拓宽沟通渠道,推动‘开门办审核’理念的落地。”多位与会嘉宾表示,企业和保荐机构应以“信息披露”为重点,加强与交易所的沟通,有助于加快审核进程。

抓住全面注册制落地带来的红利,还需要保荐机构转变思路。中国证监会机构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申报即担责”的要求进一步落实,保荐机构要把握信息披露的规则,更加关注自身及相关证券服务机构的服务是否符合监管和申报要求。同时投行业务应该沿着“以投资的眼光选项目”的行业逻辑,实现从“可批性”向“可投性”的观念转换,提升定价能力以及融资服务能力,发挥好把关人的作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丁倩倩)

青岛日报2023年5月11日6版

(点击版面查看更多新闻)

责任编辑:王逸群

标签: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