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基层干部劝解……尽管年年治理和呼吁,有些地方甚至强制减少,但盛行的摆酒风在一些农村地区“涛声依旧”,有的地方甚至还呈现反弹之势。
春节期间,记者在中部某县了解到,当地此前虽出台过一系列治理摆酒风的政策举措,但摆酒风屡禁不止,有些村民甚至将此当成了生意经,陷入相互之间摆酒的恶性循环。
某张姓村民反映,农历正月以来,他已经接到十几个摆酒席的邀请贴了,各类名目都有,有的是结婚、有的是新房酒、还有的是祝寿酒等。“以前祝寿酒,主要是一些六十大寿、八十大寿等重大时间节点,现在的祝寿酒不管年龄了,七十三岁、六十四岁等也有,小孩三岁、五岁等也有,且有的家庭父亲办了寿酒,还给母亲办,办酒席的名目越来越多,已经不局限在传统的婚丧嫁娶大事了。”
也有村民反映,此前因为疫情形势和疫情防控的需要,当地对摆酒席管理较为严格,而且村民也知道摆酒席有传播疫情的风险,因而也相对收敛。但当前随着疫情政策的调整,此前相对较少的摆酒风,再度抬头。
摆酒席就是图个人气与热闹,还有互帮互助的内涵,因而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前来聚集。但随着人情往来的礼金标准不断增加,收送礼金的范围不断扩展,乔迁新居、孩子满月等名目繁多的人情往来越来越多,农村摆酒席越来越偏离其原有的互助互帮传统。
正常的人情往来无可厚非,但不能让酒席成了生活的负担。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中,人情风盛行、人情攀比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越来越贵的人情往来让一些农民背上了沉重的人情债,甚至因而破产。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应该对此持续保持关注。目前很多地方提倡“婚嫁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有的地方甚至实行报备审批、违规处理等制度,并将人情范围限于核心亲属,大大刹住了人情风气,受到了广泛认可,应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