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国内 > 正文

新春走基层⑭| 没有烟囱,更闻不到烧煤味!青岛这个村村民过上“绿色暖冬”:世界聚焦

2023-01-21 07:15:42 转载出处: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蓝家庄的“绿色暖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村民通过安装在厨房墙上的天然气壁挂炉,便可轻松设定温度

岁末年初,青岛大地寒意正浓。如今,走入崂山区北宅街道蓝家庄,处处洋溢着浓烈的年味,村民们早起赶集、置办年货、扫屋除尘,忙得不亦乐乎。

“快点进来,外面冷,屋里坐。”村民蓝先波和老伴孙春梅放下手头的活儿,热情地邀请记者进屋。

室外天寒地冻,屋里暖意融融。与以往农家常见的取暖场景不同,蓝先波的家中不见炉子,没有烟囱,更闻不到烧煤味,一排洁白的暖气片顺着墙边铺展开来,房间里还摆放了几盆鲜嫩绿植。“以前冬天室内温度也就是8度左右,今年我们可享福了,屋里有20度左右。温度适宜了,不仅人舒服,植物也比以前好养活。” 蓝先波笑着说。

通过清洁取暖改造,今年蓝先波的家里“温暖如春”。

从8摄氏度到20摄氏度的温度变化,得益于我市大力推进的农村清洁取暖改造工程。2022年,蓝先波家中的燃煤炉子拆除后,取而代之的是用天然气取暖,如今只需通过安装在厨房墙上的天然气壁挂炉,便可以轻松设定温度。“暖气温度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掌握,使用起来比以前的烧煤炉子可方便多了。” 蓝先波说。如今,在蓝家庄,已有90%的村民和蓝先波一样,家里实现了清洁取暖。

说话间隙,孙春梅拉着记者去卧室的炕上感受一把“暖意”。由于炕下面敷设了水暖管,清洁取暖的“暖流”在此流经,整个炕都变得暖烘烘的,旁边的矮柜上摆放着全家福相框,让屋里显得十分温馨。坐在暖炕上,孙春梅和记者叙起了家常,“别看现在屋里这么干净,过去可不是这样,以前是烧煤取暖,早起倒煤渣、半夜看炉子,麻烦又累人,不仅外头脏,家里落得也都是灰”。

“可不是嘛,以前为了过冬,每年都要储煤,现在不用这么麻烦了,只要动动手指头、按几下按钮家里就热了,关键还比用煤更加安全。算起账来,现在利用清洁取暖比以前烧煤还省钱哩。” 伴随着发自内心的笑声,蓝先波也忍不住“插话”,聊了起来。

蓝家庄村民的“绿色暖冬”是我市推进清洁取暖的一个缩影。清洁取暖,一头连着农户冷暖,一头连着蓝天白云。记者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2022年上半年,我市成功入选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支持项目名单,获中央财政三年21亿元的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支持。去年我市不断扩大清洁取暖覆盖面,提升清洁取暖工作水平,农村地区实现清洁取暖改造13.07万户,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清洁取暖工作,通过三年集中攻坚,实现农村地区应改尽改,助力青岛构建绿色城市,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愿景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处处长崔娜介绍说。

记者手记

“清洁取暖”开启乡村生活新方式。

清洁取暖是一项有“温度”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做好这项工作既是保护美好环境、打造绿色城市的本质要求,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

经过走访记者发现,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通过“煤改气”、“煤改电”、生物质燃料等方式实现清洁取暖,为美丽乡村带来的不仅是天蓝水清、舒适宜居的乡村环境,它更改变了长久以来农村的生活方式,让村民们享受到便捷洁净的小康生活,让人民群众暖身又暖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

青岛日报2023年1月21日6版

责任编辑:李婧菲

标签: 农村地区 青岛日报 人民群众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