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四大举措”,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论聚力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经济发展离不开信心的支撑。非常时期,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资料图】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聚焦提振信心,明确提出全面落实集成化政策、高水平开放、市场化改革、精准化服务“四大举措”,加强政策创新供给,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以市场活力的强劲复苏,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最澎湃的动力、最坚实的支撑。
应该承认,经济发展不会由于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而自动完全恢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存在,经济运行依然处于艰难时刻。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最重要的就是千方百计改善预期,着力夯实信心根基,根本之策就在于纵深推进改革开放。这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40多年形成的基本经验,依然是当下我们闯关夺隘的“关键一招”,也是落实“四大举措”的内在逻辑——通过顶层设计突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积极政策信号,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提供尽可能多的确定性,使广大市场主体更好规划行动路线,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舒心发展。
出台集成化政策,是当务之急。在去年四批“稳中求进”政策清单的基础上,要对政策进行全面梳理优化,做好国家财政政策的承接落实,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快政策兑现直达快享,同时,积极加强政策研究储备,分阶段、分批次推出新一年的“政策包”,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
推进高水平开放,重心在制度型开放。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开放的重要平台,要主动且深度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力推进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加快形成与国际高标准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把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切入点真正变为发力点。同时,要千方百计稳外贸,直面“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嵌套,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交织,潜在机遇和风险挑战碰头等外贸运行中的复杂局面,从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更深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打通堵点卡点、加大中小微外贸企业纾困解难力度等方面入手,以政策之力对冲下行压力,力争外贸发展再上台阶。
深化市场化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要深化科技创新、国土规划、城市管理、数字政府等重点领域改革。要深化国资民企改革,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平等对待国企民企。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积极开展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公共数据汇聚共享和开放开发等方面大胆创新。
扩大精准化服务,就是要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其中关键当为法治公正。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有明晰的规则,才有稳定的预期,才有健康的营商环境。要深化服务性执法创新改革,加大拖欠企业账款清理力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同时,要聚焦办事方便、提升成本竞争力、宜居宜业等多个维度全面发力,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危中有机虽为励志之语,但几十年来经济发展一次次履险如夷也确实证明,坚定信心、因势利导,就能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这是一条成功的实践经验,也是历史交予我们的重大考验。只要我们全面落实“四大举措”,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就一定能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继续创造发展的万千气象。(青岛日报评论员)
青岛日报2023年1月8日1版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