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两会关键词“健康青岛”
加大政策供给,赋能“医”“药”事业发展
——市政协委员谈深入推进健康青岛建设、增进百姓健康福祉
健康是生命之基,也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围绕如何深入推进健康青岛建设、增进百姓健康福祉这一话题,市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如今,我国的新药研发正从跟随创新向原始创新加速转变,大健康产业一片欣欣向荣。但繁荣背后亦有隐忧。临床试验研究是药物上市前的关键一环,需要参与医院投入一定的资源和精力。可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大多数医院开展药物临床研究的积极性不高、探索精神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药物研发的进度。市政协委员,农工党青岛市委会副主委、青大附院胸外科病区副主任王勇杰建议,青岛应该加大对药物临床研究的激励力度,对提供临床试验服务项目达到一定数额以上的医院,每年给予相应支持。将临床研究纳入三级公立医院、医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鼓励推动针对肿瘤的细胞治疗产品的临床试验,并给予扶持。相关部门应积极举办临床试验项目对接会、科技项目对接会等,促进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合作的精准对接。此外,还应健全各医疗机构临床研究伦理审查互认机制,有效减少临床试验重复审批,缩短创新产品研发周期。
医护人员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和压力激增。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关心关爱,才能够使广大医护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医疗救治工作当中。市政协委员、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重症医学中心副主任胡丹建议,应优化医疗力量的配备和工作班次的安排,让一线医护人员能够得到充足的休息。要加强职业防护设施建设和防护装备的配备,为医护工作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对医护人员,尤其是发热门诊、急危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落实好临时性工作补助、职称评定倾斜等激励政策。建议卫健部门开通专门针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咨询热线。
康复是对生命的重建,是全面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环。青岛是在全国率先实施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的城市,医养结合、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也为老年人托起了幸福晚年。“但这些机构或中心的从业者大多是养老或者其他医疗专业出身,缺乏专业的康复知识。实际上,康复专业人才原本就很匮乏,且多集中在三级医院。”市政协委员、青岛佳家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玲说,康复大学的落地不仅有助于解决康复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还将极大促进青岛市康复、医疗等相关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她表示,青岛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康复大学建立“院中院”,与青岛的养老机构、康复企业加强合作,定制化培养所需人才。(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