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270余万户居民用气安全加把“锁”
(资料图片)
今年我市财政投入1.86亿元免费为全市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安装不锈钢波纹管
燃气使用安全直接关系岛城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凝心聚力抓好燃气安全工作,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
为提升居民用户燃气使用本质安全,今年年初,我市财政投入1.86亿元,免费将全市270余万户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室内橡胶软管更换为不锈钢波纹管,并纳入2022年16件市办实事。
“近年来,我市因胶管老化、脱落、破损等问题造成的燃气事故约占居民用户燃气事故总量的64.3%,胶管成为用户端发生燃气事故的重要因素,然而全市使用胶管的居民天然气用户占比高达93.4%。”据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6日,经市政府同意,市城市管理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青岛市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室内橡胶软管更换工作方案》,按照“市级统筹、属地管理、政策推动、应改尽改”的原则全面推进工作落实,明确市、区两级财政给予每户50元至70元不等的补助,其余更换费用由燃气企业兜底,全市财政投入资金约1.86亿元,同时,市及各区(市)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集中精力攻坚,确保了不锈钢波纹管安装工作有序有力推进落实。
一根不锈钢波纹管的免费安装,看似简单,实际体现着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逐户敲开群众的“家门”,市城市管理局聚力搭建市、区(市)、镇(街)、村(居)与企业间沟通平台,建立协调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取得群众支持,大大提高了零事故率下的安装更换速度。位于市南区北京路的鲁能领寓小区有700多户居民,在小区物业和居民的配合下,该小区的第一轮安装工作仅用时两天就完成了工作。(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33个应用场景可实现“一码通城”
青岛智慧审批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一码通城”综合服务平台建成,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材料不用重复交了,办事更快了”“现在亮一个码就行,生活更方便了”……今年以来,青岛企业群众在办事生活多方面有了更加便捷的体验,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高,这都得益于数字化的赋能。
作为今年市办实事内容,青岛智慧审批服务平台已经正式上线,整合企业登记、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10个领域200余项线上线下审批服务资源,打造全流程数字化审批服务场景16个,实现从单个事项供给到一体化场景服务的转变。建成了“一码通城”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发码、展码、验码和多端对外发布,累计在政务服务、医药卫生、疫情防控、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领域上线扫码办事、刷码挂号、医保结算等33个应用场景,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现在办事时,需要提交的材料与以前相比大幅减少,让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干好主责主业。”让青岛全方位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经办人吴振伟点赞的,正是智慧审批服务平台。平台实现了表单“一键填”、材料“免提交”、智能“辅助办”,推出社会组织、施工许可、企业注销等全流程数字化审批服务场景16个,企业群众办事体验从“全程网办”升级为“智审慧办”。
“平台提高了精准服务、协同服务和智慧服务三种能力。”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审批服务平台建成之后,可对申请表单进行业务重构,实现身份数据“自动填”,历史数据“选择填”,共享数据“系统填”。
现在,“亮码”“刷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为让市民生活享受更多便利,今年,青岛创新性提出“一码通城”概念,建成了全省首个“一码通城”综合服务平台,发布了“青岛码”,对接多个领域的“卡、码、证、照”,推进健康码、场所码、医保码、景区预约码等“多码合一”,在9大领域、33个场景、300余个单位进行推广使用,实现在行政审批、公积金、医保、医院、景区、酒店等方面一码办事、一码就医、一码通游、一码入场、一码管理,有效提升了便民服务水平。
截至目前,青岛“一码通城”综合服务平台对接了70余个用“码”系统,“一码通城”全面推广应用后,青岛市各相关领域原则上不再新建发“码”平台,已经建设的都要与“青岛码”融合,真正实现“多个码”向“一个码”转变。(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博)
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