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条市容秩序示范路“品质高”
市区累计撤并生活垃圾桶点3337处,新建密闭分类投放点252处
(资料图)
位于李沧区东部的九水东路,是一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道路两侧有200多家商户、4处市场以及多个居民小区,不时有商户跨门经营、游商浮贩占路经营现象。今年3月起,李沧区综合执法局将九水东路纳入“示范路”创建,商户跨门经营、游商浮贩占路经营现象得到整治,现在的九水东路市容秩序整洁有序,居民居住环境更加优美。
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局获悉,为深入推进全市拆违治乱建设美丽家园行动,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市城市管理局于今年开始在全市开展300条市容秩序“十乱”整治示范路创建工作,并已经全部完成。市容秩序示范路创建标准参照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测评有关市容秩序测评指标,聚焦严重影响市容环境、群众反映突出的市容秩序问题,要求道路及两侧无乱贴乱画、乱摆乱卖、乱拉乱挂、乱堆乱放、乱圈乱占以及无流浪犬、无建筑物外立面破损脏污、无随意停放共享单车等影响市容秩序的现象。各区市在创建过程中创新了沿街晾晒“就近入院”、沿街张贴“入室半米”、经营售卖“限时划线”、应季果蔬“定点销售”、便民信息“规范疏导”等措施,实现管控标准与群众需求相适应,顺应民生需求精准施策、精细管理,探索便民服务与市容秩序监管的和谐统一,不断提升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垃圾分类与市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既是新时尚,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重要指标。今年以来,青岛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紧盯“撤桶并点、密闭分类投放点建设”这一影响小区环境和品质的关键环节,在为市民群众营造良好分类投放体验的同时,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精准化水平提升,促进全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加快养成。今年市区累计撤并生活垃圾桶点3337处,完成年度计划的111%;新建密闭分类投放点252处,超额152%完成任务。据了解,为办好垃圾分类这件“民生关键小事”,青岛已连续四年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市办实事”项目。目前,全市5613个居民小区实现分类投放设施全覆盖,累计撤除垃圾分类投放桶点1.1万处,升级改造分类投放点近5000处,在新增挡雨、洗手、照明等便民措施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增加自动称重、计量分析、语音提示、监控录像等智能化功能。通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整洁度、便民度、美观度的不断提升,促进居民小区“微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青岛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镇、示范村全面推广投放定点、收集定时、运输定车、处置定位“四定”模式,将厨余垃圾实现就地资源化处置“变废为宝”,让村民体验到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前期分类,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截至目前,青岛已创建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镇(街)15个,示范村(社区)200个,提前超额完成市办实事任务目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推进“煤改气”,今年建成21台燃气锅炉
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工程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有雾霾天,但今年冬天的空气质量有了很大改善,而且之前高耸着冒烟的锅炉烟囱也不见了,煤烟味也闻不到了。”市民王旭涛所说的这一变化,得益于青岛在全市范围内对集中供热燃煤锅炉实施的“煤改气”工作。
作为2022年市办实事之一,集中供热燃煤锅炉“煤改气”工作是实现“3060”目标、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基本保障,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必然要求,是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获悉,2022年全市计划实施一热泰能热源等7个“煤改气”项目,关停19台燃煤锅炉,建设燃气锅炉15台以上。截至目前,已关停19台燃煤锅炉,建成15台燃气锅炉,力争年底前再建成6台,全年建成21台燃气锅炉,超额完成目标任务。2023年,计划再建7台燃气锅炉,基本实现东岸城区“无煤化”供热。
在青岛徐家东山热源项目现场,记者看到,曾经高耸的大烟囱已消失不见,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厂房让人耳目一新,多台旧燃煤锅炉正式“退役”,取而代之的是多台全新的燃气锅炉。“这已是青岛徐家东山热源项目启动的第二批‘煤改气’项目,去年完成改造的两台燃气锅炉已于上一个供暖季投入运行,随着今年4台燃气锅炉的投用,徐家东山热源项目全面完成‘煤改气’工作。”据青岛能源热电集团徐家东山热源替代项目现场负责人张义孟介绍,原来的6台燃煤锅炉实际供热能力只有300多万平方米,供热范围仅覆盖了市北区的1/3左右。而“煤改气”后的6台70兆瓦燃气锅炉总功率达到420兆瓦,最大供热面积将近1200万平方米,供热范围将覆盖整个市北区。
据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政设施建设处负责人介绍,“煤改气”完成后,据估算,东岸城区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约125万吨,实现颗粒物和二氧化硫“零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也将大幅降低。同时,每年将大幅减少进入市区重型运煤货车车次,极大程度上减少由此造成的大型车尾气污染、交通拥堵、道路碾压破坏、沿途撒漏、扬尘等问题。
随着“煤改气”工作在我市深入推进,做好天然气源头供应保障至关重要。
“蛟龙”入海,贯通东西。作为国内涉海距离最长的城市燃气管线,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工程是我市重要的能源基础配套工程,也是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一环。该工程目前已进入建设冲刺阶段。
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起点为国家管网张应分输站,途经胶州市、城阳区,从女姑口大桥西入海,经一热泰能热源上岸后,与市区“三横四纵”次高压燃气管线对接,并向南延伸至华电青岛发电厂。截至目前,管线已进入收尾阶段,正在全力推进管线与现有青岛市供气主线互联互通。
待项目建成投用后,将与“十四五”期间实施的董家口LNG码头项目、全域“煤改气”项目、大型燃气发电项目协同一体,构建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为我市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十足底气”,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强劲“能源引擎”。(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 通讯员 王洋)
青岛日报2022年12月22日4版
责任编辑:臧婷
(作者:贾臻 王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