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家访学生家庭104万户,入户访、入校访、分组访等“面对面”家访的学生家庭达到58万,占比达55%……这是过去两个多月,全市8万名参与家访的干部教师创造的纪录。近日,2022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落下帷幕,因家访而实现的“双向奔赴”仍在持续。
(资料图片)
爱与付出,让家访变“佳访”
刚入园时只能简单表达“洗手、吃饭、尿尿”,现在能自信清晰地讲故事……这是小颖在入园三个半月内实现的惊艳成长,这份成长与一次家访密不可分。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小二班里,班主任刘泽奇家访的效果正在渐渐显现。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小二班班主任刘泽奇告诉记者,小颖的父母都存在听力障碍,小颖从小缺少语言环境,语言表达略显薄弱。刚入园时,小颖大部分话语咿咿呀呀很难听清,更倾向于用动作表达情绪,刘泽奇和同事们给予小颖更多关注,帮助小颖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为了让家访更加有效,幼儿园还特别邀请家长讲师团的一位家长——来自语言学校的孙老师共同参与,他们一起敲响了小颖家门。在家访的一个小时里,园长杨蕾与孩子的姑奶奶交流孩子在园在家的情况,她则通过微信打字的方式,与小颖妈妈分享孩子在幼儿园的点滴变化。孙老师则通过观察小颖的发音,提出专业的建议,教给家长和老师口肌训练的小游戏。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家里小颖妈妈带着孩子积极做口肌训练,幼儿园里老师们也会有意识和小颖做训练。“在幼儿园,小朋友也为小颖提供了特别宝贵的语言学习环境。不经意间,小颖的词汇量就上来了、发言也比之前清楚了。”刘泽奇说,短短三个半月,孩子的进步清晰可见,也让老师和家长们看见了家访的力量。
打通家校共育最后一公里
在严格配合疫情防控要求的情况下,邀请家长走进学校恳谈室面对面交流;走进学生家里登门拜访;按照选科组合,利用腾讯会议“小组访”……今年家访季,青岛实验高中高二17班的班主任宋懿文借助多种形式家访,打通家校共育最后一公里。
青岛实验高中高二17班的班主任宋懿文用真情敲开学生和家长心门。
在前期家访实施方案设计中,宋懿文把选科分班后成绩波动较大、心态变化明显、学习状态不佳的同学列为重点家访对象,积极地与班里学生原来的班主任、任课老师沟通,尽可能掌握更多的学生及其家庭情况。
“A同学在高二选科后加入我的班级,他性格开朗,热爱音乐,表现欲强;但缺乏自制力,不愿意学习,情绪不稳定,是很多老师眼里难管教的‘小油条’。”宋懿文告诉记者,他与学生父亲电话沟通后,意识到学生行为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家庭教育和家长陪伴的缺失,立刻提出希望进行一次正式地家访。家访中,宋懿文了解到孩子父母忙于工作和照顾家中老二,很少与老大沟通,老大进入青春叛逆期后,亲子关系更加紧张。宋懿文跟家长真诚地交流,重点表扬了A同学在校艺术节中的优异表现。家访之后,他和家长每周进行沟通。渐渐地,A同学开始和家长分享学校里的趣事,会根据“偷听”到的电话内容调整自己的行为。孩子的进步,让宋懿文和家长感到自豪与欣慰。
据了解,为做好“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均制定了家访实施方案,建立了“校长带头、中层示范、班主任为主体、全员参与”的全员家访教师队伍。家访中老师们了解到学生居家学情和家长建议诉求,记录进学校的家访台账,学校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进行整改提升。用爱敲门,双向奔赴,家访带来的效果正在每个孩子身上慢慢显现。(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王晓雨)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