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生在一个好的家庭中,至于好成什么样,那是见仁见智之事。但现实往往逆着心愿而来,于是上演了种种一言难尽的亲子关系。
早前,豆瓣上曾有“父母皆祸害”小组存在。可以肯定,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也没有天生就势不两立的亲子关系。例如,一些父母确实做错过一些事,对子女不公平,甚至虐待子女,使得子女怨愤交加,过不去这个坎。
这种让人颇为悲凉的情形,使得很多人期盼亲子关系融洽、父母状况令人满意。
(资料图片)
近日读到一位微博主所发文章: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悲哀是,在对工作不了解的年纪要选择专业,在对社会不了解的年纪要选择工作,在对家庭不了解的情况下要选择伴侣。我们在没有决策能力的情况下,自己做了或者父母帮我们做了影响自己一生的决策。家人认知的局限性会在各种事情上给孩子帮倒忙或者说给出错误的或至少不是最优的指导。
想想,有些人还真是如此。我父亲在村里的朋友,还是个孩子时,便被父母送去街上学箍桶技术,理由是干这行,可以成为“工人”。但他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这方面的天分,干得痛苦不堪。后来半途而废,父母生气地认为是他自个儿不努力。今天,因父母的贸然决定,导致自己坎坷曲折的,举不胜举。如今有句流行语“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其实把“专家”替换为“父母”,大约也能成立。
这位微博主由此感慨,富裕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认知较高,在孩子人生的关键节点上,总能指点一下,很可能就改变了一生。但穷人家的孩子,家里没有人能帮他,只能靠自己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独自摸索整个社会运行的逻辑和人性,经历过一番毒打后就三十多了,往往这时候已经失去了刚踏入社会的锐气、激情,而且早已背负着自己的家庭,跌入了轮回的循环。人生就是无数个岔路口,在关键的岔路口上如果没有贵人给我们指点,就会导致一步错,步步错。“父母才是人一生的起点”,这是作者的总结陈词。
把父母作为一生的起点,很难找到反对理由,毕竟DNA讲得更清楚。但是父母作为“起点”,能把你带出去看到更大的世界,还是只能让你做井底之蛙,这个就两说了。
前述文章强调了富裕家庭父母的“指点效应”,其实现实中有大量例子说明不尽如此。而被很多人“嫌弃”的寒门,却也未必就引人走下坡路。
家境好,父母相对素养高,那么对孩子要求可能也更高,管得更严,子女能不能适应,这得分情况。家境不好的,父母可能疏于管理,甚至对自己对子女都可能“破罐子破摔”,那么孩子是不是就必然沦落不已?未必。
具体分析,一个人生在这两种家境中,各自有两种结果。
先说家境好的,第一种走向:人在这种环境中,能够接受父母推给的教育理念,且很好地传承了父母所营造的社会关系,将相关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加上自己聪敏好学、苦心经营,因而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甚至超越了父母的层次。第二种走向:由于天资和个性原因,或者父母管教很严,尽管很努力,但始终达不到父母的预期,随之也因为种种因素和父母发生无尽的冲突,陷入无尽的忧烦之中,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再说家境不好的,第一种走向:父母由于忙碌于谋生,精力不济,或者缺乏相应意识,对子女予以“放羊式”管教。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人,“野性”十足,闯劲十足,靠着“自己找饭吃”的韧性,反而打开一片天地。第二种走向:做父母的对子女疏于管理,连孩子和什么人在一起厮混也从不关注,结果眼见着父母对孩子失去控制,使得孩子成为一个信奉歪门邪道的“社会人”。
可见,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亲子关系都呈现出复杂的局面,很难说得清楚哪种家境一定更有利于一个人的成长。成长环境的优劣总是相对的,而且无法改变。
我经常举这个例子给孩子听:我们当地曾经有家炒瓜子铺,夫妻俩在铺子里没日没夜地忙活,而儿子经常就在路边写作业,时不时还会帮衬父母一把。多年之后,这个孩子考上了一本学校,被视为奇迹。其实,你如何断定,这看似认知粗粝的父母就一定没有对孩子进行过良好的“言传身教”呢?孩子早知甘苦,不就是一种机缘?
任何父母,都要常常直面教育子女之难。要把孩子控制得死死的吧,子女又可能不服管教、扩大矛盾;向孩子提供一种前途光明的生计并加以严格督促,但孩子可能不是这块料,怎么逼都没用;要多给子女多一点自主权吧,子女可能惰性使然滑向低谷,或者遇人不淑,被带上邪路。最近浙江一中专发生的“打群架死两人”一事便是明证。
其实,很多人忽视了一点: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中,“掌控力”是十分有限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只能起部分作用,跟孩子常在一起的玩伴、同龄人起的作用往往更大。
说到底,想要在“起点”遇上特别讲道理的完美型父母,甚至希望父母像“圣人”般不仅能供给优渥的生活条件,还能每每拿出金点子,使自己在毫无压力的“设计图”中幸福长大……只能说是一种理想状态,很难实现。遇到就笑醒吧。
很多时候,一些事情就像命运一样,你不得不接受,如父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家境如何,会怎么样对待你,都低于你的要求,你也不得不接受。
但如果父母不能帮到你,随着年龄增长,你如果有反思能力,纵然自己自个儿关起门来决策,不能给自己最好的选择,也可以咨询身边有见识的人,给自己提提意见、指指路。总之,你是什么样的人,最终还是取决于你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向什么样的人学习,你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说最终还是取决你个人的抉择。怨天尤人怪父母,还不如掌控自己、激发自己。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伍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