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午,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2023年度无锡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
蓝天
“降控治”三向治理臭氧
(资料图片)
蓝,是城市天际线最鲜明的底色。今年以来(截止到4月15日),我市PM2.5累计浓度同比下降8.9%,绝对值、改善率均位于全省第一;优良天比率同比上升7.6个百分点,绝对值全省排名第二。
“2023年我市目标为PM2.5浓度降至2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8%。”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副处长吴笛介绍,《无锡市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分解了2023年环境空气质量目标,以包装印刷、铸造和油品储运销三个重点行业整治、四项技术指南制定、“五大中心”建设为工作亮点,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能源结构,着力调整运输结构,强化VOC_S和NO_X协同减排等6个部分共28条具体工作任务,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臭氧污染是影响全市2023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首要矛盾。”吴笛告诉记者,为此制定了从“降、控、治”三向推动臭氧前体物治理的攻坚路线。“降”是于去年底,提前下发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第一批工程项目,重点关注VOCs、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及深度治理、包装印刷行业整治、铸造行业企业整治提升工程项目,抢在臭氧季到来前形成一批减排能力。“治”是通过工业企业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治理,深挖减排潜力。“控”则一方面严格控制面源污染物排放,通过强化联合执法巩固整治实效。
碧水
排查全市域入河排污口
随着无锡全域水生态的不断修复,“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图景正持续展现。今年,我市结合实际情况,设定水环境质量改善、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减排、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三大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国考、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分别为84.0%和94.4%、且单月不出现劣Ⅴ类断面为“稳”;每个断面设定单月达Ⅲ率、且不出现Ⅴ类断面为“进”。
“开展江阴印染行业专项整治、推进‘两河’整治提升、开展全市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将是重中之重。”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何永军表示,在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重点工程项目这四方面也将力度不减,具体包括建设7家工业污水处理厂;开展涉磷涉氟企业和印染企业专项整治;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4.6万吨/日;新建60个以上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实施280个提标改造工程;完成饮用水源保护、污染减排、水资源保障等6大类153个项目。
净土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良好的土壤环境,是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根本保障。2022年,我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57%,120多个重点建设用地全部实现安全利用,9个国考地下水点位水质全部达到考核要求。全市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可防可控。
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王英满介绍,2023年,市生态环境局将在全市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等方面下足功夫。为此,共排定7大类共993项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任务,涉及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农用地安全利用、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等方方面面。所有任务全部实行“清单化、节点化、责任化”进行推进,力争做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削减存量,控制增量”,为盘活全市土地空间和城市更新提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梁溪区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去年在全国13个先行区创建阶段性评估中,被生态环境部评为优秀等次。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先行区创建工作制度,落实年度创建任务。对区域内的重点污染地块,按要求年底前分别完成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治理等工作。围绕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化监管,力争在土壤和地下污染防治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成果。(记者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