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焦点 > 正文

23平方公里打响"组团式"碧水保卫战 太科园片区25条河道发生蝶恋-世界即时看

2023-03-31 09:24:31 转载出处:无锡日报

春日午后,驱车行驶在新吴区干城路沿线,灿若云霞的樱花一路相随。与干城路相依的清水河畔,人们傍着漾漾河水,露营、拍照,享受惬意时光。这处新晋赏樱胜地,因清水河而更显灵动。

在新吴区太科园片区,像清水河这样的Ⅱ类水共有8条,而两年前这个数字为“零”。23平方公里内25条河道,除了两条还在整治中,其余23条均达到Ⅲ类水以上。这样的治水成绩背后有着怎样的驯水故事?

驯水之源


(资料图片)

23平方公里打响“组团式”碧水保卫战

塑造“湖湾明珠、科创名都”城市名片的太科园(新安街道),是太湖湾科创城建设的主阵地,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鳞次栉比。强劲的绿色发展动力背后,少不了生态环境的助力。

太科园片区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区域内河道呈“七横三纵”分布。“这个片区正好夹在京杭运河、太湖与望虞河之间。”新吴区住建局河湖水务处处长刘云指着地图说,太科园片区25条河道有24条是大运河支流,这些河道的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对于巩固“引江济太”效果、保障望亭上游国考断面稳定达标具有重要意义。

没有小河净就没有大河清。新吴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琴说,前两年,太科园河道水质监测出现氨氮、总磷超标等情况,片区内水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水体自净能力不足。2021年,新吴区投资2.1亿元启动了太科园片区河道水生态修复工程,以期削减入河污染物排放量,恢复并提高河道生态自净能力,优化流域水环境,为大运河注入活水。整个项目得到了省、市大力支持,获得上级资金补助比例达46%。

猛药去疴,一场“组团式”碧水保卫战打响了。

驯水之变

一条“网红河”迎来Ⅱ类水“零”的突破

阳光下,一泓碧水清澈如洗,宛若一条玉带环绕在太湖近岸。眼前的“玉带”正是清水河,只见不时有水鸟结对游弋,河面漾起层层涟漪。经过治理,这里的水质已稳定达到Ⅱ类。而在整治前,这条河道底泥淤积严重,河水为Ⅳ类水,主要超标因子是COD。

“以前,这条河岸带处的浅水区都是大片大片的芦苇、水葫芦及荷花。”江苏江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张玉婷站在岸边,给记者展示整治前的照片。她说,滨岸带密集的芦苇等植物,会随着生长、繁殖、死亡回归河底,导致河道有机质含量增高,产生水质波动。如今,经过一番治理,开阔的水面一览无遗,水质稳定达标。

每逢雨后,清水河的水质会短暂变为Ⅲ类水,但用不了几天就会恢复,这种几乎可以忽略的浮动建立在强大的水体自净能力基础上。“我们改良河道基底,营造沉水植物生境,构建水陆交错带,搭配密刺苦草、马来眼子菜等,并投放螺蚌等底栖动物,配合土著微生物调控,让河道自身的生态系统得以健全。”张玉婷介绍。

翡翠河、谈家桥河、夹洚上河……短短两年,太科园片区一条条河道完成“蝶变”,Ⅱ类水从“零”的突破增至8条,Ⅲ类水也从原先的3条增至15条。“水清岸绿”“鱼翔浅底”“草长莺飞”,这些美好愿景正变成一幕幕美丽实景。

驯水之策

从一河一治到众河共治更要“对症下药”

从以往的“一河一治”到流域内“众河共治”,更要精准开方。张玉婷说,依据河道生态环境要素、排口污染、水体流速等情况,河道被划分为生态修复型、保育型和强化型三大类,分类治理、系统施策。

“天气好的时候,从楼上往下看,‘水下森林’一清二楚。”吴先生在新吴区科技商务中心上班,他说的正是环绕于水广场周边的翡翠河。以其为代表的11条河道属于生态修复型河道,它们本身“底子”较好,通过水生植物的投放、培育,基本能形成“自然修复”的生态系统,维持较好水质。保育型河道主要为东西向过水河道,在水生态修复过程中,需加强交界区域生态拦截净化,减少上游来水影响。水质难以达标的河道属于强化型河道。耘林生命公寓附近,秀景路河与六步港交汇于此,岸边绿草茵茵,湖底水草摇曳。“这两条河此前水质都在Ⅳ—Ⅴ类波动,水体感官不佳。”为此,专门给河道添置了曝气增氧、氮磷净化系统等设备,将强化净化工程与水生态系统构建相结合,切实改善河道水质。

太科园片区河道水生态修复工程的环境效益究竟如何?“1平方米水草每年能去除氨氮4—6克、总磷2—3克。”张玉婷预计,整个项目每年可削减COD65.7吨、氨氮8.1吨、总磷2.2吨,污染物理论削减比例为COD15%、氨氮18%、总磷23%。此外,整体工程可恢复水生植物面积约68万平方米、修复河流生态基底面积约82万平方米。

水环境越来越好,让太科园当地居民赞不绝口,也吸引了不少创业者前来安家。无锡航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莉说,优美的湖湾环境让人“有一种找到家的感觉”,创业团队中已有好几人在此扎根兴业。(记者 陈菁菁、夏昊森)

标签: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