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日,山西介休“小男孩被逼吃异物”事件终于以官方通报的双方和解告一段落。然而,该事件平息不久,“广东清远一小学生遭5人校园暴力殴打”“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男生制止校园暴力行为反被辱骂”等多起校园暴力事件又陆续登上热搜,引发人们的强烈关注。面对屡屡发生的校园暴力,我们除了义愤填膺还能做些什么?
校园暴力是隐匿于校园内的毒瘤,不仅严重伤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是对社会和谐安定的破坏、对公平正义的摧残,甚至突破法律的底线。在校园暴力事件背后,常常隐藏着过度溺爱、缺乏关注、棍棒教育等复杂的心理问题。界定难、发现难、举证难,犯错成本低等也是校园暴力频发的重要原因。
铲除校园暴力的毒瘤,不只属于教育的范畴,更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首先,应当进一步加强针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让施暴者有所忌惮、受害者敢于发声。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引导未成年人用更温和的方式化解负面情绪。若暴力事件已经发生,学校应当及时调查、公开回应,而不是在恶性事件发生后选择“捂嘴”和“隐身”。对于警方来说,在处理校园暴力案件时,不能因为施暴者年纪小而让暴力事件就此揭过,只满足于促成和解,可以考虑通过劳动教育或送至工读学校等特殊方式进行处理。此外,也应该适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方面要综合考虑身体和心理层面受伤害的程度,更加清晰地界定校园欺凌的行为;同时也要让必要的惩戒、赔偿落到实处,不能让“重教轻罚”成为施暴者的保护伞。(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国钰 实习记者 王姿郦)
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