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新能源引领的汽车产业链变革浪潮,从产品、商业模式、供应链等多个维度推进颠覆性变革
(资料图)
双星:以自主创新重新定义“轮胎”
6月,华人运通高合汽车和蔚来汽车两家中国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先后获得中东国家投资的两则消息颇引人关注。曾几何时,合资品牌是中国汽车行业的绝对主导,自主品牌经常被贴上“低端”“模仿”的标签。但如今,自主品牌军团不仅日益壮大,还获得海外投资青睐,标志着产业实现了巨大跨越。
这样的转变之所以能够发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车企敏锐地抓住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行业变革大势,在行业“换道”的窗口期快速突围。
这场被公认为汽车自诞生以来最剧烈的行业变革,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影响了几乎整个汽车产业链。其中,包括甚少被提及和谈论的轮胎。
与三电系统、芯片、智能座舱这些部件相比,仍然“圆滚滚、黑乎乎”的轮胎似乎很难让普通人感受到它的变化。但事实上,轮胎正在经历的变化不亚于任何一个其他零部件。从产品本身到商业模式,再到整个产业链条的组织方式,轮胎行业正在朝着汽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方向加速靠拢。
双星是众多实践者中一个值得观察的样本。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大潮中,双星正在依托多维度的实践重新定义“轮胎”。正如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实现突围一样,从双星身上,能清晰地看到中国轮胎企业借“换道”之机的突围之路。
双星“工业4.0”智能化工厂。
重新定义产品
今年5月,双星在第十三届中国(广饶)国际橡胶轮胎暨汽车配件展览会上对外发布了一款颇为新奇的产品——增力轮。
不同于传统轮胎“外软内刚”的设计,这款产品“外刚内软”——外部为钢轮和用高性能聚氨酯制成的胎面,内部为气缸和阻尼器。由于几乎不使用橡胶,增力轮在制造环节相较传统轮胎降耗达90%,且使用中绝无“爆胎”风险。同时,由于不再是传统的“轮胎+轮辋”结构,后期换装时无需拆卸车轮即可更换胎面,效率更高。
颠覆性创新的源泉在于使命感,但这种颠覆性创新需要勇气和能够经得起非议。“汽车可以取消传统的发动机,轮胎为什么不可以颠覆传统?”谈及增力轮的“灵感”来源,青岛双星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明表示,“爆胎”是轮胎应用的一大关键痛点,尤其是在矿山、工程等非公路场景,问题更加突出。与其在原本“外软内刚”的结构上继续改进,倒不如从“源头”出发进行创新。于是,双星利用“追问本质”思维开发出了增力轮。
诚然,新能源汽车发展所经历的技术变革给双星带来了创新上的启示。但真正能让创新从“叮”一下的灵感乍现,最终落地为颠覆性产品的,还是双星对新能源汽车浪潮下,轮胎行业变革趋势的深入洞察,以及对如何应对行业变革所作出的思考和探索。
相比于传统燃油车,电动汽车具有扭矩大、噪声小等特点,对轮胎的承载性能、安全性、噪声、耐磨性等指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这些需求,国内外轮胎企业无一不加快开发相关性能指标更优的新能源车胎,从而抢占市场。
但在这些具体的产品性能指标之外,双星还敏锐察觉到了更深层次的产品逻辑的变化。“汽车研发迭代更新快,轮胎企业也要相应提速;市场对高差异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强,高性能产品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苏明说,双星不仅要能生产出优质的新能源车胎,还想要构建起能够适应甚至引领轮胎产品逻辑变革的能力。
换言之,双星要重新定义轮胎产品。近年来,双星持续壮大研发力量,借助对锦湖轮胎的资本并购,整合韩国先进研发资源。同时,加强与高校合作,在新材料等领域展开产学研协同创新。多措并举之下,双星逐步构建起能够适应新行业背景下创新需求的研发体系,拥有全国行业领先的数字仿真研发团队,差别化配套研发周期从过去的平均2年缩短至如今的最快3个月。
除了增力轮,双星去年以来接连推出的“稀土金”轮胎和“全防爆”安全轮胎,也是两款重要的颠覆性创新产品。“稀土金”轮胎是采用“稀土金”橡胶复合新材料、特殊的全零度缠绕技术以及独特花纹设计的轮胎,实现了超安全、超省油、超耐磨、超低生热、高里程五大功能的兼具。“全防爆”安全轮胎采用创新性的支撑体技术、特有的花纹静音技术以及专门的配方、技术、工艺等,在达到普通防爆胎所具有的缺气保用功能基础上,实现了更省油、更静音、更舒适。
重新定义商业模式
优秀的商业故事向来不是只以技术和产品为主角。重新定义产品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但企业却很难仅凭这种能力就取得成功。商业模式上的创新突破往往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智能网联是汽车行业由传统时代迈入新能源时代的重要特征,也被认为是未来变革汽车产业商业模式的关键推动力。轮胎,作为汽车的零部件之一,是否也会在智能网联的行业大势下孕育出商业模式的新突破?在很多企业还停留在创新想法的时候,双星将想法变成了现实,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胎联网”的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胎联网,顾名思义即将轮胎实现智能网联。依托胎联网,双星将原本“傻大黑粗”的轮胎,变成了智慧轮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胎温、胎压、行驶路线、路况、载重、磨损情况等数据,都可以通过胎联网实时采集并传输到系统后台。据此,双星不仅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还在商用车胎市场实现了由“卖轮胎”到“卖公里数”,再到卖汽车后市场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模式转变。
商业模式的转变带来了价值增值。长久以来,轮胎在中国是低附加值和低端产业的代名词。凭借胎联网,双星在技术创新之外又找到了一条通向价值链更高端的路径。
双星轮胎大胎新零售总监薛玉忠介绍,目前,双星胎联网平台在线运营轮位已超过60万个,同比增长5倍以上,胎联网定制化轮胎附加值提升20%以上。通过这种模式创新,双星已将胎联网应用在港口、网络货运、普货运输、快递快运、公交等各类物流运输行业中,与用户的连接更直接、黏性更强,用户体验也更好,胎联网平台用户量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与此同时,双星也在联合生态伙伴探路新零售。针对乘用车轮胎,与天猫汽车、途虎养车、京东汽车、苏宁汽车、汇通达等电商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商用车轮胎与新瑞立集团合作,集“产品定制化、企业互联化、制造智能化”于一体,实现快速响应、柔性生产、高品质、高速度、高效率。多方合力,双星轮胎实现了“线上线下无缝对接、路上路下无处不在”,享受快速下单、快速配送、快速服务的消费体验。
重新定义供应链
今年3月,酝酿已久的欧盟燃油车“禁令”最终获得批准。根据相关法规,从2035年起欧盟境内将禁止销售非零碳排放的新燃油车。借此,欧盟欲大幅降低因燃油车而产生的碳排放。
这则消息释放了一波新能源汽车发展行业利好的同时,再一次提醒大众,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新的动力技术和信息科技的集大成者,它还承载着人类社会更加宏阔的“愿景”——绿色低碳,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仅汽车本身要一步步走向零碳排放,整个汽车的生产制造流程以及供应链也要尽可能低碳。虽说在全球零碳经济以及我国“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节能减排早已被大多数企业提上议事日程,但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以及主机厂对配套企业的低碳要求的不断强化,还是为汽车产业链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现实压力。
在汽车零部件中,以化工为源头的轮胎产业无疑承载着更多的降碳压力。行业测算显示,仅我国年生产的子午线轮胎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3.16亿吨。另有数据显示,我国道路交通一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为7.5亿吨。轮胎作为碳排放“大户”,尽快降低碳排放迫在眉睫。
面对这道发展“必答题”。双星早早便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思路,一方面通过高性能轮胎以及颠覆性创新产品的开发,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另一方面则从供应链下手,布局废旧轮胎循环利用产业,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废旧轮胎在业内被称为‘黑色污染’,但如果能够有效回收利用,则能够产出生产轮胎所需要的关键原材料‘炭黑’。虽然,这种回收炭黑目前尚不能完全替代从石油中裂解出来的炭黑,但在轮胎生产过程中加大环保炭黑的使用比例,还是能在很大程度降低轮胎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双星旗下伊克斯达循环利用产业负责人陈晓燕介绍。
一项数据显示,使用回收炭黑的方法,比起传统炭黑制造方法,每吨可减少81%的碳排放量。据测算,未来至少30%的炭黑可以用回收炭黑替代,总量至少达100万吨。
双星在国内轮胎企业中率先切入这一领域,利用互联网手段建立了废旧轮胎回收体系和渠道,并研发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废旧橡胶循环利用技术及数字化装备,实现了对废旧轮胎的“吃干榨净”。通过一系列无害化、高值化处理,废旧轮胎变成约40%的油、35%的环保炭黑、15%的钢丝和10%左右可燃气,实现从轮胎中来到轮胎中去,构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绿色低碳闭式循环产业链。
及早行动不仅让双星在应对绿色化挑战时更加游刃有余,还为双星带来了更多商机。“目前,双星生产的环保炭黑不仅在自家工厂得到了全面应用,还对外供给200多家客户,轮胎、传送带、胶管、密封件等产品。国际知名品牌也主动来接洽。”陈晓燕介绍。
在已有的河南、湖北产能的基础上,双星又进一步在青岛扩建废旧轮胎循环利用产能。新工厂位于董家口,已经进入投产前的最后准备阶段。投产后,3个循环利用工厂每年可处理废旧轮胎近2000万条,成为行业规模最大的废旧轮胎裂解企业。
乘风而上,某种意义上是企业在行业中能够快速攀升的“捷径”。新能源汽车搅动之下的轮胎行业急速变革中,双星以多维度的探索,加速品牌向上。(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孙欣)
青岛日报2023年7月6日1版
责任编辑:王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