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国内 > 正文

青岛科技特派员“手把手”教农民种地,“科技人才+科普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2023-06-16 07:26:52 转载出处: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科技特派员扎根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民种地,“科普大篷车”开进乡村学校“沉浸式”为孩子科普——


(相关资料图)

“科技人才+科普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芒种夏至麦类黄,快打快收快入仓”,山东麦产区进入紧张的收获季节。每年这个时节,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刘义国都奔波在麦田中,指导农民科学、高效地完成麦收。

刘义国是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青岛小麦产业服务团的团长。在他看来,产业服务团是科技下乡的“快速路”,能“点对点”、精准地把科技服务送到农民身边、送到田间地头,成为农民和乡村企业发展的“智囊团”。

科技下乡正成为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在青岛,无论是以刘义国为代表的科技特派员,还是以“科普大篷车”为代表的科普资源库,都在通过推动科技资源“下沉”,为乡村振兴注入科创动能。

科技人才下沉,增产增收有了帮手

用科技手段“更新”传统种植方法,科技特派员们让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民”都与时俱进。不久前,在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的耿家营村1号,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青岛花生产业服务团的团长张建成毫无保留地教当地农民种植花生:“今年可以改变传统‘双粒穴播’模式,换成‘单粒穴播’模式的同时缩短种植间距。这样的播种模式可以在保证亩产量不变的情况下,节省约三分之一的种子。”

吴作河年逾古稀,已经种了一辈子花生,但还是虚心地听取了张建成提出的建议。“张团长每年都带着团员来‘手把手’教我们怎么又快又好地种花生,在服务团的帮助下,每亩地的花生产量提高了300斤左右。”吴作河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中提到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科技兴农,科技特派员们就是要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带给农户,使他们少走弯路,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能量。

近年来,市科技局通过科技助力春耕、秋收、种业创新等方式,充分引导科技特派员发挥在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加强基层科技服务中的作用。目前,12个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产业服务团走进田间地头,实现了“人才下沉、科技下乡”。

科普资源下乡,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人是科技创新最大的动能,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就是在间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就是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

在青岛海洋科技馆,有一辆神奇的大篷车,上面载有上百件大中型海洋生物标本、数十件科普互动仪器,还有精心制作的海洋科普知识展牌。这辆别具风采的科普大篷车,经常开进平度市、莱西市等地的乡村小学,让当地的孩子们近距离了解海洋生物。

除了科普大篷车,青岛还定期举办“乡村少年科普行”活动。不久前,第四期“乡村少年科普行”活动成功举行,为平度市“希望小屋”困境儿童等群体提供了科普研学一日游体验。此外,青岛还启动了“百场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据悉,青岛今年将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100场次以上,打造“青岛科普大讲堂”“乡村少年科普行”“科技节进校园”“海洋科普大篷车三进”等十余项特色青少年科普活动,为包括乡村青少年在内的孩子们提供全面发展的坚实助力。

青岛还在平度市开展“农民科普行动”试点工作,推动科普内容、活动、产品和服务向乡村振兴主战场聚焦聚力。用好社区科普馆、科普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青岛计划年内策划组织线上线下涉农公益科普活动不少于100场次,以强有力的科普供给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责任编辑:王亚楠

标签: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