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今天,以“耦合共生、相容相长”为主题的2023年青岛市服务型制造区市行启动仪式在位于崂山区的海天金融中心酒店举行。本次活动采取“市级讲政策、区市讲现状、企业讲案例”的方式,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服务中心、青岛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承办。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各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青岛市服务型制造联盟成员、有关企业代表120余人参加了活动。
据悉,活动上,40家单位新加入青岛市服务型制造联盟。截至目前,联盟成员累计已达118家,涵盖双星集团、海尔生物医疗等制造业企业50余家,有住投资、斯坦德检测等服务业企业5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10余家,各成员单位之间形成了很好的优势互补局面,必将促进“制造+服务”“产品+服务”快速融合。
作为全市服务型制造发展的佼佼者,崂山区介绍了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发展服务型制造工作部署的情况。目前,围绕政策引领、平台赋能、智库支撑等多方面,扎实开展示范遴选培育、信息技术保障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市级以上服务型示范数量达到14家,稳居全市第二。
企业案例分享环节,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双星集团围绕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过程中,采取的举措、取得的成效和基本经验,向与会企业进行了宣讲,引领带动更多企业转型发展。示范平台卡奥斯围绕平台赋能各行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讲解了平台功能、成功案例,推动企业借助平台的力量实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流程再造,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中国服务型制造副秘书长马良栋结合国内外制造业发展形势,宣讲了发展服务型制造的重大意义,普及了服务型制造的基本概念、理念,讲解了国家层面鼓励、支持、引导服务型制造的政策措施,重点对工业设计服务、定制化服务、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型制造的“9+X”主要模式,结合具体的企业实践案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解。
据悉,近年来青岛发展服务型制造成效明显,全省首批入选“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工信系统聚焦实体经济振兴发展,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大力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形成了一套具有青岛特色的路数打法。
具体来看,强化政策引导,增强发展新动能。新增国家级、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奖励政策,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引导企业服务型制造转型。强化遴选培育,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累计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24家,居副省级城市首位,省级18家,市级37家。在主流服务型制造模式上青岛均涌现出了国家级标杆企业(平台、项目)。强化技术支撑,厚植发展根基。实施“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案,打造覆盖24条重点产业链的平台赋能体系,助力企业智改数转。强化公共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生态。发起成立青岛市服务型制造联盟,搭建企业与政府间的沟通桥梁,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形式,整合及协调产业资源,提升联盟内服务型制造的研究开发、服务应用水平。
此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还编印了《国家、省、市服务型制造示范典型案例汇编》,采取图文并茂、“电子+纸质”方式,集中收录了58家市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的典型经验做法,明晰转型升级路径,为广大企业和有关部门开展服务型制造研究实践提供参考借鉴。活动将进一步引导更多青岛制造企业发力服务型制造,助力产业转型升级。(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欣)
责任编辑:孙源熙
(作者: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