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焦点 > 正文

三年疫情市民健康意识增强 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恢复往日繁忙

2023-03-14 10:22:43 转载出处:江南晚报


(相关资料图)

日前,清名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举行义诊周。在现场看到,前往咨询健康问题的市民真不少。相关人员表示,三年疫情,百姓对健康问题更为关注了,基层工作卫生服务中心也恢复了往日的繁忙。

“我孙子22岁了,体检尿酸有点高,饮食要注意点啥?”“带了一年的孩子,感觉经常头晕,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当天,居民纷纷围着各位专家咨询健康问题。

在该社区卫生中心看到,康复针灸科内有很多人排队。宝妈吴女士表示,自己是高龄产妇,当时为了生娃还用上了激素,产后胖了好多斤。但她是一位社区工作者,过去的三年忙着抗疫,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健康问题。“肥胖会带来三高、心脏等诸多问题”,吴女士表示,最近终于有些空闲,下定决心要减肥。做了三次针灸,减重2斤,让她看到了希望。除了吴女士这样的宝妈,还有一些60多岁的老年市民也会来做针灸减重,他们更多的是为了调节和治疗肥胖带来的疾病。

清名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疫情期间,每天挂号人数只有100多人,3月2日那天已升到日就诊人数600人左右。该中心的针灸康复科,医生已全部在岗,他们经常要提前半小时到岗,晚半小时下班。有人排上一两个小时才能做上理疗。在冯贺斌的针灸康复科里,他们通过增加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来加强基层医技力量。

1995年出生的周晓涵大学便专攻康复医疗专业,入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好基层医院的康复前景。他遇到一个病人半身偏瘫后,家中请了护工帮助康复。护工每天拖着老人锻炼,当事人很痛苦,也没有太大起色。后来到中心来康复,医生才发现护工的方法不对,很容易二次受伤。在中心的阳台,他们设立一个康复区,通过平行杠等康复器具的指导使用,老人已能够慢慢行走了。另一位医生单志玲也表示,她有位病人原来一只手臂没有知觉,每次来中心在磨砂台上康复,并教他回家用擀面杖绑上布条进行推拉。通过一系列Bobath运动疗法后,老人已能举起手臂。“恢复肢体功能后实现了生活自理,意味着更多人能够回归社会,减轻家庭负担”,在单志玲看来,家门口的医院能够给老百姓带来方便,也能为更多人提供有质量的生活。

疫情之后的牙科也很受欢迎。牙科医生徐震表示,以前的市民牙齿痛,喜欢让医生一拔了之。而现在的市民都对牙齿很重视,能不拔就不拔,尽量补牙。市民对材质要求也很高,希望能够用得更久些,会认真询问是否有好一点的材料。“青少年或爱美的市民想要做牙齿矫正,家门口的医院也是不错的选择”,徐震表示,毕竟矫正每个月都要去医院,社区医院来回更方便。随着周边居民的需求增加,现在徐震所在的口腔科面积扩大到原来的三倍,还增添了人手。

“疫情结束,外出走走的机会也多了”,市民王女士已退休在家。她表示,步入更年期后,她发现自己大声咳嗽和笑出声时会出现尿失禁的问题。和朋友们一起出去,这样的时刻太尴尬了。她从另外一个同学那里了解到,对方在妇幼保健院进行凯格尔运动疗法后,症状得到改善。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也有这样的治疗,她决定就在这里进行康复。医生帮她准备了凯格尔球,并有专门仪器帮她调整和记录呼吸。她期待着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不用担心难言之隐,能和朋友们外出游山玩水。

今年新的医保政策对市民来说,也利好在最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清名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冯贺斌表示,如果原本做一个疗程要1000元,新政之后自理的比例会减少,可能只要100元就能做完疗程,也让更多有保健意识的市民愿意去调理健康。(记者 黄孝萍/文、摄)

标签: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