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焦点 > 正文

环球新动态:无锡林木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实现新突破 持续增进群众"绿色福祉"

2023-03-13 09:25:03 转载出处:无锡日报

天河公园屋顶绿化


(资料图)

美丽无锡建设“向绿而行”。“3·12”植树节来临之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的一组数字显示,去年全市完成净增造林2367亩,森林抚育2.67万亩,修复湿地4700亩,市区新增绿地约350万平方米,全市林木覆盖率和自然湿地保护率分别达到27.93%和71%,在全省的排名各上升一位、跃居第四和第三。

采访中,绿化人士坦言,经济发达的无锡地少人多,特别是在老城区,可用的新增绿地空间更是少之又少,如何破题“突围”,持续深挖造林绿化潜力、提升群众获得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拓展空间,让“绿化困难地”变“增绿宝地”

春日的京杭运河两岸,一派绿意盈盈景致,不时有附近居民来此赏玩休闲。去年,惠山区围绕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河道两侧拆迁地块内,建设了30米宽的生态景观带,种植榉树、紫薇、无患子等“三化”苗木,新增造林面积31亩,并对原有林带进行了林相改造。

“由于用地紧张,目前我市新增绿地大多结合湿地、道路、美丽河湖等重点工程推进建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市大幅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净增造林任务,非常不容易。但与此同时,造林绿化空间“吃紧”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如何挖潜增绿,成为摆在现实面前的紧迫课题。

“结合城市更新,推进立体绿化、垂直绿化,不失为好办法。”市绿化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徐勤明表示,立体绿化在无锡日渐盛行,高架桥墩、房屋外墙、楼房屋顶都可作为绿化的重要载体,用最节约土地的方式,为城市绿化打开一片新空间。

位于梁溪科技城的天河公园,今年建成后将成为我市最大的屋顶花园。记者在建设现场看到,这一“空中花园”的下方就是地铁4号线天河停车场,目前3.4万平方米的上盖公园已种下乌桕、娜塔栎、美国红枫等色叶树种以及樱花、毛鹃等多种乔灌木,绿化覆盖率达48.4%。

应绿尽绿,见缝插针,更多桥下空间也开始得到充分利用。去年,市建管中心结合吴桥西路改扩建工程,在山北大桥下修建了一个1.9万平方米的小游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在雨水花园内栽种美人蕉、细叶芒等植物,同时还在高架立柱周边安装坐凳,方便市民休息小憩。

“由于难以晒到太阳、淋到雨,桥下空间一度被视为‘城市绿化困难地’。”徐勤明说,为此在设计之初就要谨慎考虑植物品种的选择,经过多年摸索,现已找到海桐、八角金盘、桃叶珊瑚等多种适合在无锡高架环境下生长的植物,为拓展桥下绿化奠定了基础。

推进屋顶绿化,期待政府加强引导。“为营造连绵起伏的微地形景观,同时又能符合屋顶承重要求,我们选择了轻质的种植土,覆土深度达70厘米。”无锡地铁置业设计策划部总监盛伟告诉记者,屋顶绿化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要推动更多“盆景”变“风景”,还需在政府层面加强宣传,鼓励新建筑在设计时就为屋顶绿化预留好空间。

提质增效,育栽特色花木避免“千路一面”

3月9日晚,大通路人行天桥上,30多名绿化工人正抓紧给天桥更换春季花卉。“这次我们布置了300多盆仙客来,在鲜花品种的选择上更突出观赏性。”太湖新城集团瑞景城市服务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郑舟介绍,今年上半年还计划在金石路人行天桥上,引入最新的花箱悬挂技术,在天桥外立面布设花墙,让市民不上天桥也能从多角度欣赏流光溢彩的“空中花廊”。

“我们以前追求城市绿化的四季常青,把‘森林’引进城市,努力创建‘森林城市’,现在我们要打造‘公园城市’,把城市建设在‘公园’中,让市民不进景区、不买门票,就能观赏到各类奇花异卉,达到‘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斑斓、冬阳落地’的效果。”徐勤明说。

如今,穿行在锡城大街小巷,绿化品质提升带来的获得感触手可及:曾经在公园里才能见到的郁金香,在观山路上成了道路花卉;国际一流花卉比格海棠、超级凤仙,用俏丽色彩扮靓都市街景;在中心城区,不少传统绿地经过改造后升级为“口袋公园”。市建管中心人士表示,高浪路快速化改造完成后,道路沿线植物还将划分成黄、红、粉三大色彩段,打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四季花路之景。

“无锡土地寸土寸金,在想方设法增绿的同时,更要全力提升绿化质量和景观效益。”绿化专家邬秉左认为,绿化提质增效大有可为。

“在引入高品质花卉刷新道路景观时,要避免‘千路一面’。”采访中,有专家指出,由于无锡缺少大型特色苗木花卉培育基地,不少绿化品种都从上海、常州等地引进,难免会有“雷同之感”,但实际上无锡乡土植物资源丰富,如果能打造属于无锡自己的特色苗木花卉基地,加强本土观赏植物研发、培育,或许会让城市景观更为出彩。

绿化人士也呼吁要高度关注树木的地下生长空间。“一般来说,树冠多大,地下根系就有多长。但随着城市立体开发建设,树木根系不得不与地下管廊、管线竞争空间。”徐勤明介绍,这些年无锡已开始探索设置行道树树穴连续种植带,而不是一个个单独的树穴,尽可能拓宽树木根系的生长空间。他提醒,在城市更新、管线入地改造的过程中,要合理设计管线埋深和范围,用心用情保护好大树的根系命脉。

绿地+、公园+,营造市民共享绿色空间

明媚春光里,锡城最大的免费赏樱胜地——金匮公园又迎来如潮人流,一年一度的赏樱盛况见证了市民们拥抱“香雪海”的热情。

建设美丽无锡,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终极目的是让无锡市民享受亲近自然的生态红利,持续增进民众的“绿色福祉”。本月初,一条喜讯热传朋友圈:锡城首批52处共享绿地近期将向市民开放。市市政和园林局园林管理处负责人王文姬表示,以前,一些公园绿地不少区域都插着“请勿进入”的标牌,现在要把公园草坪、林下空间以及空闲地划出开放共享区域,让人们走进去、坐下来。

席地而坐,是无锡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的重要标准之一。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相关的绿化理念需加快迭代。青青绿草、请勿踩踏,类似提示语曾是国内绿地的养护标配。然而,当家门口的公共绿地升级为小游园或口袋公园后,市民理应“沉浸式”享受人与自然交融的惬意。“如果不是恶意破坏,人们在草坪上玩玩闹闹反倒是好事。”郑舟以金匮公园西侧那片1.2万平方米的草坪举例说,大草坪2012年建成至今,人气一直很旺,而小草越踩越绿、越踩越壮,10多年来从未换过草种,“只要养护得当,无须太担心人为影响”。

在邬秉左看来,增强市民的体验感获得感,公园绿地的设施配套更为重要。上周,在经开区金融二街上班的苏先生向记者反映,他中午在尚贤河湿地边的海绵公园散步时,发现这个越建越漂亮的公园内没有一只垃圾箱,“最后在立德道上找到了,我在公园里绕了两圈,手中一块香蕉皮没地方扔,有点小尴尬”。

计划年内开工建设的无锡地铁6号线,近日披露了18个站点信息,终点站是贡湖湾湿地公园站。相比于小区附近的口袋公园,无锡这几年不断增多的郊野公园给予老百姓的获得感较为欠缺。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可达性差,虽然也可开车前往,但停车并不方便,建议在规划设计新建公园时,要同步考虑公共交通的配套服务,既便民又低碳。

绿地+、公园+,可以有更多探索。郑舟表示,绿化建设也应彰显城市个性。比如,吴都路、贡湖大道等主干道,可增加雕塑性绿化,诉说道路的前世今生和人文特色,“一条会讲故事的景观大道显然更有吸引力,让人心生欢喜”。(记者 周晓方、王怡荻)

标签: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