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无锡湖湾,迎来15年来的最靓时刻。
权威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十五载治太,成果丰硕,2022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达15年来最好水平,太湖北部成全太湖唯一实现总氮、总磷双下降的湖区。
【资料图】
地处太湖北岸绝对“C位”的滨湖坚定不移推进“拥湖发展”战略,境内的湖湾环线长达108公里,既有着美丽的生态风光,也在持续发出亮眼的产业金光。
2022年,滨湖地区生产总值达1057.9亿元,在历经区划调整后再破千亿元,高新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75.5%,全市第一。
好生态、好产业,彼此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作为环太湖科创圈上的重要节点,滨湖在助力“世界级创新生态湖区”的打造上,一直在着眼全球市场谋发展。
同为湾区、产业相近。接轨粤港澳、融入大湾区,一直是滨湖最重要的战略选择。
2月18日—24日,7天时间,无锡市大规模组团赴深圳、香港、澳门三地开展了以“双湾融合·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也开启了2023无锡全球城市推介活动的帷幕。
活动期间,瞄准三地的高端资源和一流项目,滨湖既有集体行动,也有自选动作,既有项目合作,也有乡贤恳谈和企业考察,收获颇丰。
一系列合作成果,未来必将在太湖北岸湖湾环线上再添道道产业金光。
产业共振 发展高效联动,合作空间巨大
随着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的推进,无锡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作为无锡产业发展的重要板块,滨湖“543”产业体系中重点推进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以及无锡“465”产业体系中的深海装备等产业也是深圳发展经济的重要着力点,两地优势产业契合度高,“产学研”持续同频共振。
2月20日,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大型冰水池项目在滨湖启动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为国家极地船舶和海洋工程领域研究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在打造一流深海装备创新高地上,深圳也有明确目标。2022年11月,深圳深地深海产业联盟成立,到2025年以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产业为支撑的深圳海洋经济总值将达到4000亿元。
集成电路是滨湖百亿级产业集群之一,境内集聚了200余家关联企业,产业链正加速补链延链。当前,图形处理器(GPU)赛道呈火热态势,滨湖已有所布局。深流微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图形处理器研发设计的专业公司。在深期间,滨湖区委书记孙海东专程到访深流微,对接合作项目。深圳TCL创投持续深耕集成电路产业,TCL创投方面表示,未来将更多关注滨湖,推动更多形式的产业合作。
这几天,一场围绕集成电路细分领域布局的调研也在滨湖同时展开,调研要求进一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加快关键技术攻关。
在金融投资、科技创新领域,滨湖与香港方面有着很多的实时互动。锡洲国际、天逸集团、交银国际都是滨湖的“老朋友”,彼此之间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此次线下对接洽谈,双方均表示,滨湖正处于大发展关键期,未来合作空间巨大。而在与国寿富兰克林资产、美高梅等“新朋友”的对接中,对方也表示了投资滨湖的强烈意愿。
产业上的实时“互动”多了,双方牵手合作就成了常态。
2022年,滨湖对接洽谈的深圳项目超过40个,江苏省唯一一家腾讯全资子公司——腾讯云计算(无锡)有限责任公司已落地。
此行深圳一站,无锡共有12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超312亿元,其中,滨湖就大成村A+B块等地块开发及蠡湖未来城规划与设计等项目再次和深圳相关方面签订合作协议。
到访港澳期间,锡港两地共签约43个项目,总金额达484.82亿元,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锡澳两地签约项目总金额达24.28亿美元。其中,滨湖签约的9个项目的合作方中,既有中国银行、交银国际等业内头部企业,又有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国际一流高校,有了金融赋能,湖湾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将大大加快。
有新签的,也有已开工的。在已经集中开工的滨湖区125个重大项目中,有不少就来自大湾区,项目带动能力强、投资前景好。
飞地常设 打造融合前哨,引育创新动能
优质且密集的高校资源,是港澳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致力“科教兴区”的滨湖区持续加快粤港澳地区科创人才飞地的布局,扩大与大湾区合作。这个春天,滨湖再次主动对接港澳科教资源,加快构建锡港、锡澳之间双向赋能的创新格局。
香港城市大学是一所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在生物医药、通信、新能源等领域科研水平位居世界前列,近几年都参与了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连续2年为全港大学之冠。该校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三维原子探针联合研究实验室全球有名。这次到港,滨湖与该校合作共建的香港城市大学(无锡)创新科技中心正式揭牌,这处新的“太湖湾、大湾区”双湾融合前哨站将全力建设科技成果孵化平台,助力更多“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加速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陈福荣介绍,香港是人才、技术转移的窗口,无锡产业基础雄厚,两地将产业优势和科创优势紧密结合,每年都有合作新成果,创新科技中心的设立将更有助于整合人才和技术资源,助力将科创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
今年1月,香港大学太空产业研究院揭牌,研究涵盖太空科学、行星科学、卫星及成果转化应用,致力推进卫星产业在环太湖区域的发展与壮大。同在1月,滨湖区投资促进香港代表处在港设立,这也是无锡首个在港设立的区级会客厅,通过这一国际商务交流新空间,对接招引一批对区域产业发展有强化效应的科创企业和产业项目落地滨湖,助力数字影视、金融等产业集群的发展。
滨湖、香港两地合作设立众多科创飞地,通过“靶向式”常态化精准对接,实现了校地双方资源互享、优势互补,有助推动当地高校“0到1”的原创性成果在锡转化为“1到N”的产业化成效,加快构建“研发在香港、生产在无锡”的双向赋能创新格局,打造更多强劲“创新引擎”。
今年无锡两会期间,市委主要领导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滨湖要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加强在大上海、粤港澳等区域关键地段的“飞地”布点,更大力度承接先进技术、高端产业、优质人才,更好把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发展红利。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滨湖区将以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建设为契机,建好、用好设在粤港澳的“科创飞地”,加速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进一步探索“全球研发—滨湖产业化”的全新精准化招商模式,将更多优质项目、高端人才、功能总部等引入无锡,为滨湖打造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交流频繁 人才常态跟岗,山水乡情永续
在此次以“双湾融合·共创未来”为主题开展的系列活动中,人才始终是双方高度关注的话题。
2月21日,一份《关于促进粤港澳青年人才来锡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的文件引发各方关注,新政将大大推动无锡与三地在人才就业创业上的全方位合作。
一方面加速引进来,一方面勇敢走出去。
这几年,滨湖推出了一个常态化动作——年轻干部赴粤港澳“淬火”跟岗,通过跟岗学习,不断探索“大湾区速度”背后的发展密码,在实践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练就成事的“真本领”。
粤港澳“淬火”跟岗时间一般为期两个月,设产业规划、园区运营、双招双引、地产项目运作和文旅产业发展、孵化器管理和运营等多个方向,精心挑选的跟岗单位涉及粤港澳区域的优秀产业园区、先进研究院及头部企业等地。
“淬火”跟岗期间,干部人才每周拜访单位数不少于10家,跟岗结束每人至少提交1篇高质量调研报告,提出1个有可行性的创新举措。
参与过2022粤港澳“淬火”跟岗的干部代表、滨湖区发展改革委贾晟说,大湾区的创新从灵魂深处遍及每个毛孔,赴大湾区跟岗既学习到了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政策创新的实践做法,也体会到了背后的创新思维。
在深圳“淬火”过的滨湖区科技人才创新中心周予雪说,深圳的科技创新为什么会走在前列,原因之一是把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成果有机结合,集中了投资力量,提高了产业专业度。蠡园经济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局长陈秦阳说,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深圳的营商环境已经融入到城市精神之中。作为省级营商环境评价“第一”区,滨湖进一步为企业提供全天候、无条件、不打烊的“店小二”式贴心服务,永不过时。
作为无锡重要科创策源地、人才集聚区,近年来,滨湖在锤炼人才队伍上,先后启动实施了“淬火”成长训练营、“双推双选”淬火墩苗等“淬火”计划,让年轻人才到吃劲的重要岗位上经风雨、长才干。今年滨湖还将继续围绕科技创新等攻坚任务,持续把“淬火”站点外移至包括粤港澳在内的先进地区和世界五百强企业,加速实现年轻人才培养端与使用端的“无缝衔接”。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山水之间,尽是乡情。
2月22日,“湾有引力 滨至如归”滨湖在港乡贤恳谈会在香港举行,“无锡滨湖 乡情驿站”揭牌,驿站是滨湖搭建人才、产业互动交流的平台,有助推动两地联动发展。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常务董事荣康信受聘成为“滨湖乡贤顾问”,香港亚高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坚、香港中乐团首席二胡演奏家徐慧担任“港澳文化交流使者”。(邵旭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