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象征中华文明的巨型卷轴缓缓展开,一幅跨越两千年的奇迹,最先映入世人眼帘,这便是后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左江花山岩画。
花山岩画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两岸的崖壁上,总长约200米、高约40米、面积约8000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
花山,壮语译为“岜莱”,意思是花花绿绿的山。据推测,左江花山岩画由壮族先民骆越人绘于战国到东汉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花山岩画有图像近2000个,包括人物、动物和器物三类,以人物为主。典型的组合是:以一个高大魁梧、身佩刀剑的正身人为中心,脚下有一只狗,胯下或身旁放置一面或数面铜鼓,四周有众多形体短小的侧身人。
花山岩画给人们留下诸多谜团。起源之谜:关于这些壁画的来历,有研究认为,它是骆越民族首领用来显示统治力量的,记录了当时部落会盟的场景。还有专家推测,它是骆越民族用来祭祀神明的,用岩画打造了一场永不落幕的祭礼。
技术之谜:在如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上,考古学家想用现代技术和设备对岩画进行准确拍摄和完整临摹都非易事,古代壮族先民登高作画的艰险就更可想而知。
色彩之谜:花山岩画以赭红色为主色调,经历如此久远的风吹日晒雨淋,颜色仍然鲜艳夺目。检测发现花山岩画的作画颜料主要成分是赤铁矿。然而仅仅用天然赤铁矿粉无法在坚硬、光滑而且直立的崖壁上作画,必须添加黏合剂调和。经过进一步检验,发现颜料里的确含有黏合剂成分。但是骆越人是如何获取这种胶类,又是如何与赤铁矿配制的,仍然未知。
左江花山岩画被称为“断崖上的敦煌”,它是时间留下的印记,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古代骆越人的生活图景,更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