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焦点 > 正文

天天信息:世象微纪录|一个人,独守一家“湖光照相馆”

2023-05-15 09:08:22 转载出处:江南晚报

讲述:王世林


(相关资料图)

整理:记者 黄孝萍

王世林为顾客拍照。(黄孝萍 摄)

青年到暮年,

我在“湖光”做了ー辈子

我叫王世林,今年76岁了,湖光照相馆开在无锡的市中心,经常有人路过这里时,会说句“湖光啊,无锡照相业的老字号”,但也有很多年轻人对“湖光”不太了解,我就自制了块介绍“湖光”历史的展板放在橱窗里,也算是对无锡过往历史的一种传播吧。

1966年,我初中毕业后从农村来到“湖光”工作,父亲原本想让我干他的老本行学理发,但我不喜欢,就选择了“湖光照相馆”。

进入“湖光”后,先当3年学徒。第一步从最基础的切照片做起,逐步过渡到照片上修花点,然后再根据个人的特长分配到照相馆的摄影、暗室、整修、着色4个部门。我被分配到暗室,主要是冲印和放大照片。从此就与冲印照片结了缘,一干就是几十年。1980年,我30岁出头,被无锡照相业选送参加江苏省饮服公司照相业职业技术等级考试,成为省照相业暗室工种特级技师。

进入20世纪80年代,彩色摄影从国外传入我国,湖光照相馆开始组建彩扩部,在没有成套设备、技术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创造条件开展彩照业务。当时的彩色照片就是利用一台放大机,加上黄色、品红色、青色三种不同深浅的透明滤色片来进行调色。我们既要自己配制彩色显影药水,同时也要靠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来手工调色,并且是在全黑的工作环境中手工冲印彩色照片,一道道工序既复杂又麻烦,难度可想而知。

1984年,我们从美国引进整套柯达分体彩色扩印设备,后来又进口了日本诺日士扩印机、彩色放大机。为了用好这些新设备,我不断刻苦钻研,还到处取经学习。1982年,国家商业部在四川成都专门开办了为期3个月的彩色扩印设备培训班,单位派我去系统学习了一段时间,让我的工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2001年,“湖光”改制被拍卖。这35年里,我先后担任了湖光彩色部主任、经理助理、经理,对这里满怀感情。

“湖光”改制后,原来的同事四散而去,各奔东西。单位里的设备优惠卖给职工,我当时从原单位购买了价值52万元的诺日士胶卷彩扩设备及摄影器材,带领几个伙伴,在当时的胜利门聚丰园大酒店租了个门面,开了“天盛照相馆”。科学技术发展太快,没几年,数码技术替代了传统的胶卷,胶卷彩扩机已没有用武之地,价值52万元的设备只能1000元卖给废品公司。

至今,我家里还保存了些“古董”。在我家的书柜里,最上面一层是各式卡片相机和一次成像相机,中间一层放着玛米亚相机和国产长条机摄影机,红边圆筒的是我以前用过的手工胶卷显影罐,最下面一层则是各种型号的胶卷照相机。这些虽然不再使用了,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王世林家中的各式相机。(受访者提供)

遵循“湖光”传统,忠于真实瞬间

“湖光”的前身叫“吉士照相馆”,当时正值无锡照相业的黄金时期,“吉士”是生意最好的。

“吉士”的前老板叫张德馨,拍照技术相当好,脑子也灵活。有资料显示,当时有员工7人,店1间,电光摄影场1个并备有日光摄影场。照相馆装潢考究,技术设备优良,店内职工对业务、技术精益求精,并自设电台做广告宣传,一些影剧明星常慕名前来拍照留影。

20世纪50年代中期公私合营,这里成为国营照相馆。1962年,“吉士照相馆”改名为“湖光照相馆”。1965年,店房扩建为3间门面2层楼,摄影室增至4个,逐步发展彩色摄影业务。

我记得“湖光”在1966年曾改名为“长征照相馆”。后来,再次恢复“湖光照相馆”的招牌。1975年开始,我们踏上新的发展之路,添置了国内外的新颖摄影器材。

除了硬件外,“湖光”人精于技术。从我个人来讲,自己对色彩的把握度还是可以的,到现在也有很多老客户专门找上门来印照片。曾经有人跑了4家彩印店,后来在我这里觅得了他心仪的照片色彩,从此,就认准了在我这里冲印照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美颜软件层出不穷。我也从以前的传统手工调色转化为利用电脑上的修图软件调整照片。我一般不会大幅度美颜,最多把脸上的皱纹、痘痘等擦掉一些,润色下皮肤就可以了。我觉得过多利用美颜软件生成失真的照片没有意义。

虽然我长期在暗室工作,但拍照技术还行。我更注重传统,比如,拍证件照要端正大方,全家福要男左女右按辈分排列,学校毕业集体照肯定校长、班主任坐前排中间,体现我们中国人讲究礼仪的传统。

改革开放后,出国旅游、留学、商务出行的签证照需求也多起来。这类照片要求五官端正,露出双耳、眉毛,不戴眼镜、配饰等,我拍的签证照基本百分百通过。因此,大多数顾客都是慕名而来,尤其是无锡几所重点高中学生,他们的出国留学签证照都爱在我这里拍摄。

独守“湖光”的王世林。(黄孝萍 摄)

无人接手的遗憾,为一份情怀坚守

2001年“湖光”改制后,同事们只能另起炉灶。我们开了“天盛照相馆”,另外几个同事在“湖光”原址旁,开了家“影艺图片社”,都没有用上“湖光”的招牌。不过,我们两家不约而同都在招牌旁边加了个括号,注上“原湖光照相馆”字样。

后来,因为租约到期等原因,我经营的“天盛”在2013年关停,“影艺”关得更早些。这时候,我已年过六旬,可以颐养天年了。但我待在家中太无聊,加上喜欢种花养鸟,也不能外出旅游。于是,我又想到老本行,继续开照相馆。

2015年,我在健康路上觅得一家10平方米的小店。巧得很,这次发现“湖光”的店名能用,立马欣喜若狂决定申请恢复“湖光”这个金字招牌。小店面积小,一张桌椅,摆上电脑,一台高性价比的专业的爱普生干式影像输出打印机,墙上挂上三幅红、白、蓝三色背景幕布,两个摄影闪光灯,一个人独守。

我现在的微信和QQ群里有近万个好友,基本上都是客户。数码彩照文件通过微信、QQ发过来就能冲印,方便快捷。尽管现在网上冲印照片很便宜,但质量良莠不齐,有很多客户依旧信任我。

前段时间生意比较清淡,我也想过关店休息,但老顾客劝我说,店不开了,他们不方便,也印不到好照片了。在大众点评网上,我经常看到顾客的好评,说我“服务态度好、照片质量好”等等,这也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肯定。

目前,无锡街头的照相馆已经很少,大部分都被图文社取代。我曾想无偿转让这家店,希望“湖光”的“老字号”能继续发光发热,但子女们都有自己的事业,其他人也不愿接手。

照相馆生意越来越难做。我内心很纠结,就是放不下“湖光”这份情怀,想着只要不亏损,就再干几年吧。

标签: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