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月14日下午,无锡巨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力重工)副总经理张军像往常一样出现在车间,询问着生产情况和生产进度。一身蓝色的工装,头戴黄色安全帽的张军,很快就和工人打成了一片。对于领导的到来,工人早已习以为常,各自按部就班地完成手头的工作。一旁的生产机器“隆隆”作响,经过多个环节的加工和组装,冶金罐、冶金车等“大块头”就是从这里发往国内各地和数十个国家。“中标才是硬道理”,2023年,巨力重工势如破竹,火力全开,预计全年的年产值可以达到6亿元。
抢到订单就是抢到发展
过去的三年里,纵使是作为钢铁冶金行业内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巨力重工在交通运输、外市招聘、售后交流等方面也是困难重重。一时之间,产品如何及时交付、工人从哪里招、售后问题怎么解决都成了困扰公司的问题。“但好在这三年时间里,我们顶住了压力,市场占有率这一块始终分毫不让,甚至还能够有所突破。如今,国内冶金运输车辆、冶金罐占有率达到了40%以上,国外也达到了30%以上,对于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更是做到了行业垄断。”张军自信地说。
如此亮眼数据的背后,离不开公司设立的一系列“抢订单”策略。张军介绍,现在公司考核每一个营销经理都会从中标率和订单额度两个方面入手,如此一来,营销经理们不仅要把握住手头的大客户,争分夺秒抢到大额订单,与此同时,对于小额订单也不能有丝毫松懈。同样是销售出身的张军深谙其道:“订单如同一个企业的生命线,只有中标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把订单牢牢握在自己手里了。”从去年年底开始,公司里负责各个片区的销售经理便快马加鞭地赶赴“战场”,迄今为止已经拿下1.7亿元的订单,同比增长36%。
深耕冶金行业数十年,巨力重工打下了一片十分可观的江山,国内耳熟能详的宝钢、首钢、武钢等钢铁巨头都是长期合作伙伴。在公司的展览室内,看着满墙的“功勋章”,张军毫不夸张地告诉记者:“国内大大小小的钢厂几乎都用上了我们的设备,这也是巨力重工长期以来外出‘抢订单’的底气。”
做精做深将专业化进行到底
一路发展以来,巨力重工并非没有走过弯路。曾经,公司也想着进军冶金行业的相关产业或是新能源产业,但都遇到了不少阻力,最终无疾而终。“有了这些失败的经历,我们意识到还是要走专业化的路,把冶金行业做精做深。”张军坦言,这将是公司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采访过程中,走进3万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第一眼就让人注意到了地上两道笔直的轨道,这是平时冶金车辆走的轨道。张军告诉记者:“为了能够解决冶金车辆‘负重’前行的问题,我们在新的产品里面加入了新能源电池,这样可以让车辆运行起来更自如。”
这只是冶金车辆“减负”的冰山一角,轻量化高安全性能钢包才是近年来巨力重工的“王牌产品”。这是研发团队前后设计模拟了一年,将各项参数不断极限化才最终研发成功的产品。与普通钢包相比,别看这个“轻量级选手”只是减重了3至5吨,看似在数百吨的基础上这个数字小得不值一提,但对于常规的钢厂而言,每个钢包减少3至5吨,一年就可以增产数千万元。“产品一经问世就得到了业内企业的一致认可,订单也就随之而来了,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将专业化进行到底的原因。”张军说,接下来公司会在智能化、数字化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抓住下一波行业“热潮”,到时候订单也就不成问题了。
(记者 殷婉婷/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