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老底子是酱油河,现在是景观河,不仅看得舒心,早晚还多了一个好去处。”在月秀花园居民丁老伯印象里,曾经的唐巷浜是条“吐槽河”,如今已然变身居民身边的滨水幸福河。日前获悉,我市2022年排查出的38条劣V类河道、9条黑臭河道已整改完成45条,还有2条河道正在施工,预计今年下半年完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去年,我市开展河道消黑消劣专项整治行动,共涉及47条河道。从水质监测数据来看,这些河道水质超标因子主要是氨氮和总磷。“我市地处江南水网平原地区,水流缓慢,加上存在部分断头浜、断头河和暗涵、箱涵,水体自净能力弱,相关地区在生活污水治理、污水管网建设等方面仍有盲区死角,部分河道周边乱垦乱种,造成河道氨氮超标。”水利部门专家介绍。
“一河一策”“一浜一策”精准施治。来到位于扬名街道的徐来河,这条昔日“臭名昭著”的断头河已连续3个月未出现黑臭指标现象。为恢复水体自然流动,梁溪区实施二期沟通工程,并加快Ⅲ类水提升综合整治,通过水生态治理、截污泵站改建、箱涵及上游管网溯源等项目,河道“颜值”明显提升。龙泾河如果“藏污纳垢”,将影响江阴白屈港国考断面水质,为此当地对河道翻了个“底朝天”,投资近9000万元实施清淤工程,整治了18个问题排口,同时结合PPP项目对周边小区雨污分流进行改造。经开区则采取“组团消劣”,延长姚车巷浜、谢甲里浜、朱巷浜、郁花港增氧设备运行时间,完成污水提升泵站维修改造,不让一滴污水入河。
打赢“歼灭战”,成效体现在百姓的亲水时光里。从“臭水沟”到“生态带”,荣巷西浜的变化让居民啧啧称赞。旧码头、治水典故、科普基地、人工湿地……多种元素融入河道岸带,再现荣巷历史文化,居民荣阿姨指着“养蚕缫丝”雕塑说:“这个铜像就是倷尼小辰光的样子!”结合村庄景观提升,惠山区对顾南浜动起一系列“手术”:修建生态驳岸100米,种植水生植物48平方米,整理岸坡绿化1554平方米,栽种垂柳、早樱、海棠等观赏乔木,傍水而居的人们获得感、幸福感直线上升。
“消黑消劣没有‘一招鲜’,更难的是真正实现‘长治久清’。”市攻坚办相关负责人指出,我市在加强常态化河道巡查的同时,努力提高管水治水信息化水平,全面依托智慧河道管理平台管护河道,实施雨水、污水、河道水质一体化长效管理机制,让劣V类河道和黑臭水体无处遁形,早日实现“流水潺潺,鱼翔浅底”的秀美景象。
(陈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