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焦点 > 正文

天天快看:无锡人出行大数据来了,约六成市民上班“离家近”

2022-12-02 09:17:01 转载出处:无锡日报微信

十年来,我市汽车拥有量大幅增加,其中私人汽车增速更为明显,规模为2011年的3倍;无锡高峰时段路网平均车速为27.9公里/小时;约60%的市民居住地与工作地在同一个区……

11月30日获悉,为更好地掌握无锡市区交通运行特征、为后续科学规划提供有力支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首次依托综合交通模型的构建,开展了市区综合交通调查,通过大数据解读城市交通发展及运行特点,反映“锡式出行特征”。


(资料图)

居民出行密度分布图

01.职住平衡:约六成市民能就近工作

调查显示,通勤出行是无锡市民最主要的出行需求,市民单程通勤出行的平均距离约6.7公里,平均时耗28分钟,近70%市民的通勤时耗在半小时以内,这与一线城市具有相当比例60分钟以上的“极端通勤”相比,可谓“幸福感满满”。

居民各目的平均出行距离(单位:公里)

从通勤出行空间上分析,全市约60%的市民居住地与工作地在同一个区,各区就业岗位与就业人口数量比值在0.8至1.2之间。“这意味着大部分居民能够选择就近工作,职住平衡较好。”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黄洁表示,宜居城市的建设离不开“职住平衡”,市民就近工作不仅能提升幸福指数,同时也能有效降低长距离通勤对道路交通带来的压力。

各板块职住分布情况

调查团队发现,无锡市民跨区通勤出行主要集中在老城区、高新区和太湖新城之间,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三角”形态。其中,新老城出行方向均衡度高,即同一时间段,老城区和太湖新城双向小汽车出行量基本相当。同时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对蠡湖—梁塘河境界线高峰时段机动车交通流量分析发现,与十年前相比,跨境界线的交通流量增长了54%。“这说明要进一步优化新老城之间的轨道交通与快速通道,有力支持城市‘双核’间的人员流动和互动发展。”

市区居民通勤出行空间分布图

不同于新老城的“平衡”状态,高新片区交通则呈现较为明显的“潮汐性”。“不少人住在老城区或是太湖新城,但在高新区工作,这一方面说明高新区有很强的就业吸引力,但同时也表明,高新区要加快‘科产城人’融合发展,通过加快建设高品质住宅、完善医疗教育等民生配套,让更多上班族住在高新区,更好享受‘工作就在步行距离之间’的幸福生活。”来自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的调查团队专家分析说。

02.道路运行:高峰路网车速27.9公里/小时

与其他城市相比,无锡人似乎更愿意开车。以2021年市区常住人口441.1万计算,市区常住人口私人汽车千人拥有率达247辆/千人,高出全国平均水近50%。持续增长的汽车保有量,也给城市交通管理和道路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交通是否便利,先看通行效率。调查显示,无锡市区道路交通运行速度总体在35公里/小时以上,拥堵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时段。高峰时段路网平均车速为27.9公里/小时,较平峰多花费30%的时间。

工作日路网平均运行速度变化图

在道路通畅度方面,调查表明,我市部分道路信号交叉口受进口道通行能力的限制,在高峰时段容易产生拥堵节点,但一般不会蔓延至上游交叉口。以清扬路为例,受金城路、清名路、永丰路等节点影响,其永丰路—永乐路、文华路—清名路、金城路—清南路等路段容易出现拥堵现象,但其他路段受影响较小。

清扬路典型工作日运行状态时空分布图

“快速路总体交通压力较大,部分路段常态化拥堵加剧。”调查团队成员介绍,在无锡干线交通系统中(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快速路以7%的里程承载了近30%的周转量,承载着不小压力。尤其在景渎立交、蠡湖大桥、惠山隧道等转向和出入口节点及其上下游路段,拥堵较为严重并有向上游蔓延的趋势,对快速路总体运行效率产生了较大影响。

据悉,我市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成快速中环,中环建成后,将有力缓解快速内环的交通压力。目前,我市还正抓紧开展南北快速通道规划及深化研究、运河东西路交通组织及近期改善措施等研究,加快补齐“双核”间快速通道短板,进一步畅通路网。

03.公共交通:市民偏爱绿色出行

绿色出行,在无锡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市区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选择步行、非机动车(骑电动车和自行车)或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在所有出行方式中,位于前三的是非机动车、步行、私家车出行,分别占31%、29%和26%。

市区居民出行方式构成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无锡地铁已建成111公里,设站84座,进入了网络化运营的新阶段。地铁客流在公共交通总体中的占比由2017年的19%上升到39%,说明无锡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基础的多层次公共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

2017-2021年常规公交与地铁占公共交通客流比例

在服务范围方面,无锡常规公交呈现较强的向心性,地铁则以跨组团出行为主。据介绍,常规公交客流在空间上以老城区为核心,主要分布于老城中心与周边区域,以梁溪区为起终点的公交客流约占全市公交客流总量的一半,单向超过1000人次/小时的大客流断面也集中在老城核心。地铁客流平均出行距离超过10公里,约为常规公交出行距离的1.5倍,是所有出行方式中距离最长的。地铁客流以跨组团出行为主,辐射范围更广,其中老城中心至太湖新城之间的客流走廊最为明显。

在客源构成上,常规公交客源中使用高龄卡的乘客最多,占比超30%,其次是通用卡和二维码,体现出公交为老年群体出行发挥了较好的服务保障作用。地铁客源则以二维码和通用卡为主,占比达到80%。从出行时间来看,地铁客流呈现明显的早晚“双峰”特点,早晚高峰客流占总体客流的24%;常规公交则以早高峰为主,且高峰系数略高于地铁。

常规公交与地铁客票构成

“地铁和公交加强对接,优势互补,才能最大限度提升公共交通的整体服务效能。”规划人士建议,在加快地铁建设,充分发挥其骨干支撑作用的同时,要注重常规公交“最后一公里”接驳和地铁盲区填补功能的提升,从而全面提高公共交通的核心竞争力吸引力。

标签: 公共交通 太湖新城 快速通道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