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秋收季节,部分农户会将稻谷晾晒在农村道路上,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宜兴市芳桥街道屺山村今年临时征用20多处公共停车场、企业闲置空地等作为农户的晒谷场,一举两得,解决了这一农村老大难问题。
(相关资料图)
屺山村的做法,是今年宜兴推动农村道路安全全面向好的一个缩影。宜兴农村公路总长2618公里,是“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并打造了风景秀美、推动农民致富的“宜路陶醉”农村公路品牌,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长期以来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呈现多发态势。补齐这一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民生短板,宜兴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
全力攻坚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设立港湾式公交站台、拓宽非机动车道、安装路灯……在城市这些稀松平常,但在农村公路上却是稀奇事。连日来,宜兴对戈潘公路、潘西公路、兴杨公路这3条市级农村道路安全整治示范路路面进行改造,目前各项工作都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在戈潘公路官林镇段,记者看到,部分左转车道设置到位,隔离栏也已安装,沿路的港湾式公交站台陆续改造完成。附近的村民说,路口改造不仅方便了机动车,非机动车道拓宽后,大家出门也更安全了。宜兴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3条公路是沟通串联西渚、徐舍、杨巷、官林等镇的重要通道,日均车流量较大,安全隐患不少,通过示范路的打造,重点对交叉口改造以及密集村道口等进行施工。
10月中旬,宜兴召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誓师大会,提出通过3个月左右时间,切实提高农村道路交通治理能力和整体安全水平,从根本上消除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之所以声势浩大,各个部门板块联动推动农村道路安全整治,宜兴有着现实考虑。一方面,乡村道路开阔平坦,近年来随着通行条件的极大改善,各类车辆不断增多,同城市相比,乡村道路交通执法力量相对薄弱,交通设施、交通标志还不够完善,加上部分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给农村道路安全埋下隐患。另一方面,农村道路是广大农村群众的“致富路”,确保农村群众的出行安全,是推动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源头发力
筑牢出行安全屏障
在强化突击整治的同时,宜兴筑牢农村道路安全屏障,重在源头上发力。
11月12日,新庄街道举行了零散耕种土地流转集中签约仪式,加快推进农村主要道路两边零散耕种土地流转经营试点工作。土地流转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同时,更能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该街道农业农村局局长钱东明介绍,他们力争年内零散耕地流转率完成达到80%以上,减少老年人横穿主干道耕种和马路晒谷的行为,对已集中流转的土地,进一步规范发包流程,推行高标准、集约化耕种,减小耕作半径,降低交通安全风险。
农村电动三、四轮车较为普及,但许多车辆没有牌照和机动车驾驶证,更谈不上有保险,安全隐患较大,甚至有些车辆是粗制滥造、胡乱拼装、违法销售的“非标”车辆。近日,宜兴启动专项整治行动,从源头上切实规范电动三、四轮车的通行秩序。10月份以来,宜兴交警部门累计查扣非标三四轮机动车1000多辆,下阶段还将采取定点值守与流动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在违法行为多发、防范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开展整治。
为提高农民交通安全意识,宜兴各部门还想出了不少新招实招,如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宣传交通法规,填写文明交通承诺书等。此外,由于非机动车是农村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对部分道路进行了拓宽,增加非机动车行车范围,设置隔离栏保障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间的安全距离。
协同推进
擦亮美丽乡村底色
农村道路安全整治从深层次考虑,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密不可分。为此,宜兴把这项工作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相结合,不仅提高农民出行安全系数,也同步提升居住出行环境品质。
为有效解决群众在主干道上逆行、散步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的问题,丁蜀镇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修建村级休闲步道。洋渚村位于太湖西岸,由于村域面积不大,修建休闲步道和小广场条件受限。以往村民想要散步健身,必须穿过湖滨公路至太湖边,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隐患,由此也引发了一些交通事故。为守护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洋渚村因地制宜在湖滨公路旁规划了一条长约2000米、宽2.4米的休闲步道。考虑到步道路面的安全性,他们外出学习多条示范路的建设经验,最终选择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并安装好路灯。
丁蜀镇洑东村的白泥场有近1800多人,过去村民去老集镇,不得不经过104国道。国道往往大车多、车速快,易发生交通事故,安全隐患十分大。为此,洑东村从村庄内部打通了一条“池东路”,有效预防和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目前,丁蜀各村已建成休闲步道51条,全长约50公里,一条条村级主干道休闲步道,织密了丁蜀镇群众出行“安全网”。
徐舍镇奖墅村在增设公路安全设施的同时,整治公路两侧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不文明现象,连日来拆除违建10处、墙面刷白97户、围设菜园22处,改造后的公路两侧面貌焕然一新。(记者 胡志杰、蒋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