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要闻 > 正文

太会了!柳州人爆改这些旧屋,变身“梦中情房” 观察

2025-08-25 11:21:01 转载出处:柳州1号App

8月23日中午,走进位于柳州市柳江区成团镇六道村的覃家老房子里,雕花装饰的木梁支撑起这座历经百年风霜的泥土房,老式电视机、收音机、粮票、大哥大等老物件整齐地摆放着,窗外是种满花草的庭院,吸引着10多名游客到此游玩。

覃家老房子。

蓝天白云下,改造后的老房子。(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

70岁的游客韦美梅和同伴们一边游览,一边拍照。“我以前也是住在这样的泥土房里,看到这些老物件特别亲切,感觉回到了小时候。”她说。

覃家老房子一隅。

而在三年前,覃家老房子因为久无人居,早已破败不堪。改变,从“70后”覃彦七的一个念头开始。“很早我们一家就已经搬离老家,到拉堡镇去住了。”覃彦七说,看着老家越来越破,他就计划将已经有100多年历史的泥土房进行修缮,方便家人、朋友回乡团聚。

这一修,就是一年。覃彦七不仅将泥土房重新修缮,从村里、网络上、线下等渠道收集了很多电视机、收音机、粮票、大哥大、留声机、旧海报等老物件,还把丢荒的菜园也种上了花草、果树等。

游客在覃家老房子拍照留影。

游客在覃家老房子里游玩。

老房子大变样后,家人、朋友看到很开心,便拍照发到社交平台。“很多人都来问能不能来游玩、吃饭,我就索性继续改造,增加围炉煮茶、烧烤、露营、餐饮等装备、设施,把老房子当作可以休闲旅游的地方来经营。”覃彦七说,主打“怀旧风”的老房子吸引了很多游客,2023年5月运营时,每天都有几十名游客,忙不过来。“现在客人以周末、节假日居多。”

游客在覃家老房子里拍照留影。

老房子经过“焕新”蜕变为乡村“打卡地”的不仅是覃家老房子。

在柳江区拉堡镇基隆村的一处老房子,一年前,来自钦州的“90”后女生陆茵茵租下后,花了大半年时间打造成心仪的农家小院。

陆茵茵改造的老房子,生机盎然。(受访者供图)

陆茵茵在改造的老房子里煮茶。(受访者供图)

“改造五十岁‘老破小’后,我定居在了柳州……”陆茵茵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把50年的老房子改造的经历,以及一些小院的布置,意外收获了很多网友的点赞和留言。后来,到小院参观、喝茶的游客越来越多,她就开始为游客提供食宿等服务。

小孩在陆茵茵改造的老房子里玩耍。

“来这里的游客以30岁到40岁的中青年居多,他们可能比较认可我的这种生活方式,也愿意为这种‘理想的生活’买单。”陆茵茵说,一般客人来之前会在线上预约,她则根据客人的需求到附近采购新鲜食材,为客人备上一桌农家菜,还推出了“围炉煮茶”“围炉冰茶”等套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令人向往,但陆茵茵说,其实小院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美好。“打造小院是想找回小时候住在老房子的美好回忆,早起闻花香,傍晚赏夕阳。但实际住在老房子里,就发现很多生活不便的地方,可能一阵大风刮来,灰尘就到处都是了。院子里的杂草也要经常清理,基本都在忙碌中度过,真正悠闲的时光是很少的。”陆茵茵说。

陆茵茵在改造的老房子里生活。(受访者供图)

田园牧歌的背后,始终贯穿着现实经营的考量。陆茵茵说,原本想把小院打造成一间喝茶品香的茶室,没想到现在变成了一间充满“人间烟火气”的饭馆。正因为这样,小院得以存活下来。

游客在陆茵茵改造的老房子里玩耍。

下一步,陆茵茵打算进一步研究社交媒体运营,把年轻的活力和创新的理念带入乡土生活,找准小院特色定位,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对乡村发展的滋养。

柳江区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韦纳表示,老房子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承载着乡愁和文化记忆,将其改造成特色小院,既能保留传统建筑风貌,又能通过创新设计赋予其新的功能和活力,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在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的同时,也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标签: 实况网 热点资讯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