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爽朗》立体阅读活动引热议
在“4·23世界读书日”当天,一场新颖的立体阅读的活动引起了不少重庆市民的关注与热议,它便是重庆作家吴景娅散文集《山河爽朗》改编成的同名舞台剧,在渝中区山城巷时光里图书馆的首次开演。该剧连演两场都出现了“打涌堂”的火爆场面,尤其是第二场,主办方竟临时加票来满足热心观众的购票,一些观众竟是坐在地板上看完全剧的。
立体阅读,尤其是立体阅读重庆是由重庆出版集团·青翼读书会、野生PAI、时光里独立书店联合发起的,首部改编的作品便是《山河爽朗》。这种把散文集改变成戏剧,在重庆乃至中国都还是第一次的尝试。
【资料图】
重庆出版集团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在此方面作了大量工作。青翼小剧场《山河爽朗》素人舞台剧,就是积极响应“书香重庆”建设,立足出版主业,打破产品边界,把优质内容进行融合与创新的一次有益的实验。这便是在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之外,再打造以素人演员重新演绎书籍的形式,以推动更加新型的立体阅读。
“立体阅读”对于重庆也是文化传播方式的一次新探索新实践,其目的不仅仅是排演一部好剧,更是通过舞台剧的呈现,引导受众再次燃起阅读书籍的热情。而立体阅读重庆更是希望通过戏剧音乐诵读等形式,打开阅读重庆的更多扇门,拓宽我们对家乡认知与热爱的广度和深度,正如一位观众所言:“如果说读纸质散文集《山河爽朗》是在读一封写给重庆的情书,同名舞台剧会让我们感到是换一种方式对重庆说爱,充满趣味,加深了印象。反过来,我们会更加细读书。”观众这样的感受恰恰实现了主办者打造这样活动的初心。
而这次活动的亮点还在于:舞台剧的参演人员都是非专业的素人表演。这些通过海选而来的“演员们”,或石油战线的职工,或在读大学生,或退休的阿姨……凭着热爱阅读、热爱戏剧,想传播重庆文化的热情,挤出时间、牺牲休息来进行为期两周的排练。素人心不陋,他们流汗洒泪,带伤上阵,以认真专业的态度来完成这次“立体阅读”的演出,来迎接第28个“世界读书日”的到来。
舞台剧共分四幕,分别从酸甜苦辣四种口味出发,在原著中寻找到一块石、一个人、一件物和一个地方的故事,揭示出原著传承并发扬中华文化、巴渝文化的主题。为完成舞台转化,导演使用了多种戏剧性手法来呈现原著的精神一一
第一幕《莲花与刀》以舞剧+话剧的形式,通过一对雕刻师父女的故事,呈现出他们怎样在用一把凿刀、一把锤子来与石头对话,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祷,以及作为人的知恩从孝都融入常日的一刀一凿中,不仅打造出不朽的大足石刻艺术,更雕刻出自己人性中的光芒。
第二幕《红桥少年》以话剧形式,让红桥少年(千厮门大桥)与洪崖洞少女组成最美的CP,展开一段甜蜜爱情。其幽默又具想象的表演,令人脑洞大开,笑声迭起。
第三幕《你不知道上天何时翻脸》以肢体剧形式讲述了女纤夫的故事——乌江深处重庆女子的刚强和娇媚。当著名民歌歌手冉义华的《送郎调》响起的时候,观众们禁不住跟着哼唱,全场顿时有人唏嘘,有人落泪。
第四幕《古指纹》则以偶剧+话剧的形式,讲述了重庆璧山大圆祥博物馆一件镇馆之宝一一明代红木镏金释迦牟尼像失而复得的故事,也让观众感到:带来思考,有所启发。
整个演出演员与观众距离很近,现场的设置已经打破了传统戏剧的“第四堵墙”,演员表演时的呼吸、眼神、表情都那么清晰,仿佛触手可及。在交织着激情与冷峻、青春迸溅与岁月流逝、哀叹与欢快的表达中,制作人、导演的倾情策划、打造,素人们的诚挚表演已令观众深深感动,即使仍有欠缺或生涩之处,也让人忽略不计……
观众之一,并且也是女作家的五瓣花说:“很欣喜,觉得重庆现在能做这样的尝试,的确对于热爱文学的人是好事。”李毓瑜写诗表达:“我们/立体阅读重庆……昨夜/我们很朴素/在雨中/70多人/长成森林中一片片/闪亮的叶子。”观众一缕春风说,“走出时光里图书馆,心情久久地处于激荡中,和朋友们一致认为要重新翻阅景娅姐的《山河爽朗》,都想再沉浸在原著中去!而由书改编的戏剧简直惊艳到了我们,全由素人的出演却让我们看到其专业性的诚意!”。艺术评论家牟群指出:“年轻的导演很有想法,这很可贵。”著名出版人、该书的责编杨耘谈道:“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这台剧的吸引力在于对散文作品的品读与舞台呈现的视觉转换之中产生的不确定性,观众在意识和下意识中获取的信息,给舞台增光添彩,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乃至心灵感应。”
《山河爽朗》得以立体再现,对读过或没读过原著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探索性的阅读体验。据悉,这仅仅是开端,这几个团队还将继续合作,再把几部渝版图书加以戏剧化打造,逐一登上重庆网红之地山城巷的时光里图书馆。
(文/赵欣)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