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要闻 > 正文

天天讯息:影视剧边播边改应慎重

2023-04-19 05:59:57 转载出处:光明网-《光明日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影视锐评】

作者:杨杉(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会员、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如今,不仅网络购物有不满意包换的售后服务,连网上追剧也可以不满意“包换”了。近日某剧就给观众提供了这样的售后服务。一开始,这部爱情剧播出了一个开放式结局——男主角失忆,忘记了与女主角相爱的过往,使很多抱着观看一个圆满爱情故事诉求的观众无法接受,导致作品口碑下降。为了补救,制作方紧急对剧情进行修改,通过后期剪辑配音的方式换上了一版剧情更加圆满的结局——男女主角手牵手走向远方。结果,由于修改痕迹较重,剧情发展缺乏铺垫,又引发了观众吐槽。

边播边改的售后服务在中国影视行业并不鲜见。某古装剧播出期间观众发现台词有语病,剧方立刻根据反馈进行了修改;一部武侠剧针对观众吐槽武打戏慢动作太多的问题,对武打戏进行重新剪辑;还有的剧在新版本中加入了一些细节,使剧情更连贯。小到改错字、病句,大到改感情线、结局,影视剧边播边改的售后服务屡出奇招,修改范围越来越广、幅度越来越大,这一现象引发业界关注。

在传统媒体时代,影视剧播出往往是“一锤子买卖”——制作方拍摄,电视台播出,观众收看。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使观看终端发生改变,更为观众赋权,使他们不再只是观看者,更成为参与者——他们的意见可以直接影响影视剧的播出,甚至介入影视剧的制作环节,使“不满意包换”成为可能。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众文化消费理念发生改变,制作方想出各种办法,了解并满足观众观赏诉求,拉近他们与作品之间的心理距离,这也无可厚非。

观众意见作用于影视制作生产过程,在国际生产剧集领域已经非常普遍。一些国家的剧集行业存在边拍边播的生产模式,片方根据观众评价,随时调整后续拍摄计划。这种模式大多将功夫用在前面,创作者需在严格的艺术标准之下对剧情走向、观众诉求等进行综合研判、精心设计,再投入拍摄,如此才能做到将市场需求与艺术品质有机结合,实现多方共赢。而我国影视生产多是先拍后播,在拍摄工作完成的情况下,边播边改必须慎重。

国产剧集的边播边改大部分属于后续补救的“小修小补”。由于原作存在各种问题,播出时引发争议,为了平息舆论,优化用户观赏体验,不得已出此下策。创作者应引以为戒,从中吸取教训,做到下不为例。这种售后服务若成为业界的常规操作,就会助长创作者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认为创作阶段粗糙点没关系,有错误也不要紧,反正播出后还可以修改。该理念一旦形成心理定式,粗制滥造之作将越来越多,消耗观众和市场对行业的信心。影视剧售后的“大修大改”更不可取——为了迎合观众诉求,剧方通过临时补拍、重新剪辑配音等方式改变剧情走向。须知,优秀影视剧作品应是思路完整流畅、经过合理谋篇布局之后,再精心拍摄制作完成的。它与碎片化、游戏化的产品不同,既有高超的艺术品质追求,还有深刻的思想主题表达。修改剧情走向看似简单,实则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出现情节生硬拼凑的问题,严重影响观感,破坏了剧作原本的思想脉络、叙事节奏和意蕴气质,何谈对社会审美的引领和精神内涵的挖掘。如此舍本逐末,既牺牲了艺术品质,也难以挽回观众口碑。

当然,并不是所有影视创作的售后都不可取。近年来,一些影视剧播出后,在社交媒体启用“角色号”保持互动、为剧中角色“过生日”,组织演员直播互动、举办演唱会,推出“彩蛋”短视频、衍生剧综、同名电影,通过续写剧作故事、呈现演员拍摄结束后的生活状态等形式,回应观众对剧作的关切。相对于边播边改,这些售后服务将观众的心理需求作为优质内容创作的来源和动力,在更加深入、理性的互动中,实现市场反响与艺术品质的平衡,显得更有创意、更有诚意、更有新意。总而言之,影视剧售后应坚持品质至上、内容为王,对接观众需求,供给优质内容,在同观众的良性互动中,完成作品的自我完善与自我超越,助推影视行业健康繁荣发展。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19日 15版)

[ 责编:李伯玺]

标签: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