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由无锡市科技局举办的科技创新政策宣讲暨2023年市科技创新创业资金项目指南解读会召开,对今年初发布的“1+4”科技创新政策文件及其项目申报进行深入解读。以政策创新服务科技创新,政策的加快落地,正指向清晰的目标:到2025年,将无锡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相关资料图)
瞄准基础研究,提高创新原始动力
系列政策、项目指南的字里行间,均可感受到这座城市对基础研究的扶持力度。市科技局在项目申报中,突出介绍了今年在“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中特别设立的基础研究项目。这一项目聚焦信息学科、工程与材料学科、生命科学与医学学科、农业学科四个主要方向,具体申报中有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应用基础研究、药物新靶标的发现与成药性研究等多达10余个细分领域。
基础研究项目怎么申报?此次申报主要面向我市高校院所、医疗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型企业等单位的科研人员,优先资助与本市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战略性、前瞻性科学问题研究,每项资助经费最高10万元。“基础研究项目不以企业实质性产出为衡量,主要为了加强我市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鼓励自由探索,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市科技局农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新增基础研究项目外,重点实验室的培育也在加快速度。今年初,我市发布《无锡市重点实验室认定和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旨在瞄准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更多“0到1”的重大成果突破在无锡实现。申报市重点实验室的两类主体各有侧重:企业类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龙头领军企业建设,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其他类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建设,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等。
当前,市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已开始,到2025年将认定30家市重点实验室。“通过认定市重点实验室激励企业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同时以市重点的建设来‘图谋’省重点、国重点。”市科技局机构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对各类重点实验室的系列奖补措施亦给力:全国重点实验室给予最高2亿元奖励,省重点实验室给予最高2000万元奖励,市重点实验室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
瞄准产业发展,鼓励多方资源导入
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这样高起点、高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不仅孵育出一批极有发展前景的科创企业,更凝聚了一批高水平科技平台,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的创新策源功能,逐步增强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创新支撑力量。不久前发布的《关于促进无锡市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建30家新型研发机构的目标,且机构数量、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如何打造高质量新型研发机构?体系化布局新型研发机构,强化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主体引育,推动构建市场化的建设与运营机制。
激励新型研发机构更好发展,拿出大手笔。在我市备案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期内给予最高1亿元建设补助;对已完成建设期的新型研发机构,按照上年度非财政经费支持的研发经费支出的20%,给予最高500万元研发运营资金补助。
集聚科创资源,胸怀更广阔。今年面向海外研发机构的申报指南,更显露出注重开放创新的特色,通过海外研发机构支持我市科研基础好、创新带动能力强、科技研发服务水平高的科技企业,围绕国家和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未来产业等发展进行国际创新布局,对接海外高端科技人才和项目资源。未来,将根据海外研发机构研发实绩,对纳入扶持的海外研发机构的国内建设主体给予运营补助,每家海外研发机构申报单位每年最高给予200万元支持。
本地企业与新型研发机构合作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无锡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及一系列申报指南,持续促进本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同时积极鼓励无锡企业走出无锡,开展产学研合作。根据2023年度无锡市科技创新创业资金产学研合作补助(国内、国际)指南,项目补助上限为100万元。
瞄准关键技术,蓄积创新支撑力量
解读会上,市科技局对今年“揭榜挂帅”项目进行解析。其中,一部分是当前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技术攻关难点,另一部分是蓄积下一步产业发展的创新支撑力量。
对于急需攻关的项目,有明确的结果导向。“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迫在眉睫。比如面向集成电路先进制造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面向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单个项目补贴最高达500万元。”市科技局成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另有一类补贴上限为200万元的项目,则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和高端装备等6个领域共21个方向的技术攻关项目。这些技术的突破具有一定难度,但因其急需性,对揭榜者攻关的速度、效果有较高要求。“项目完成后能形成产品批量生产销售,项目实施期内预计新增销售原则上不低于5000万元。”该负责人说。
对于前瞻性强的项目,则更加深谋远虑。2023年度无锡市科技创新创业资金“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中,产业前瞻及关键技术研发(GB类)项目要求揭榜者对全市地标产业、优势产业、未来产业开展产业前瞻及关键技术攻关,突破核心技术,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和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项目的申报虽然要求项目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可预见的产业化应用前景,但并不将项目产品销售等经济指标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比如智能脑机接口、人机交互、人体机能增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可移动智能终端关键技术研发等项目,是当前不少头部企业研发的热点,率先产出成果的企业、城市将掌握先机。”市科技局高新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项目补助采取预拨付模式,为未来技术提供充足信心,单个项目最高资助金额50万元,立项当年最高拨付60%,项目验收通过后再支付剩余经费。
此外,今年的“太湖之光”系列项目申报中,现代农业技术研究、社会公共领域等技术攻关则注重接地气,体现科技惠民。
瞄准创业生态,长远入手优化环境
“1+4”政策体系,对无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而政策的实施,以及一系列项目申报指南的发布,紧贴各类创新主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细细密密滋润着无锡的创新创业生态。
培育创新型企业,奖补明确。为精准打造创新型企业矩阵,我市对首次通过评价的“四科”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对遴选评价的雏鹰、瞪羚和准独角兽企业按研发投入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200万元、500万元奖励。同时,聚力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对首次认定、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不低于30万元和10万元奖励。对于首次获评的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市级给予最高50万元、30万元奖励,复审通过的,再分别给予最高30万元、20万元奖励。
完善企业培育体系,目标坚定。全面推动全市科创载体在规模质量、资源集聚、智能能力方面取得突破性提升。我市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建立以单位面积企业毕业数、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等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机制,按考核结果分类分档择优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分类分档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奖励。
打造新型科创载体,着眼长远。以“科产城人”融合发展为理念,聚焦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建设一批以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态类型多样化、管理运营专业化、资源配置国际化为鲜明导向的新型科创载体。到2025年,新建功能完备的科创载体面积达到800万平方米。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指向鲜明。2023年度无锡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运营资助、科技资源共享奖补、技术转移奖励、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奖补项目申报指南指出,以成果转化交易金额的后置补贴,为企业减负。对技术合同的实际成交额实施奖励,我市对单个企业及促成机构将分别根据合同成交额给予最高达100万元的奖励。“只要有明确的项目合同,合同具体成交的金额,我们就认。”市科技局机构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瞄准国家战略和我市科技创新布局,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实力、深挖科技资源潜力、促进技术市场活力,为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崔欣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