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时代,如何让孩子的生命舒展?
8月16日上午,国家图书馆学津堂门口的全人教育计划成果展,吸引了不少人驻足。他们或欣赏全人教师的风采,或翻阅全人教育下的学生成果。上午9点半,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心和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全人教育计划成果展暨交流研讨会(以下简称“会议”)在此正式开启。会议宣布,来自广东省中山市迪茵公学的语文教师韩宜奋获评第七届全人教育教师,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育才学校语文教师宋新菊、四川省成都天立国际学校语文教师舒凯、北京朝阳赫德学校数学教师杨玉翠获评第七届全人教育提名教师。
来自学术界、教育界、公益界及媒体的200余人来到现场,聆听全人教师分享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共同探讨“内卷时代,如何让孩子的生命得以舒展”。会议由来自十一学校一分校的学生王乐鱼、苏鸿齐主持。
【资料图】
发展沿革:全人教育计划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心和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伍松为会议做开幕致辞,讲述了全人教育计划的缘起与发展。他指出,面对严峻的教育内卷与普遍的教育焦虑,我们更需要一批具有全人教育思想、推进一线教育改革的教师代表,启发更多的中小学教师重新发现教育的价值,激励他们在有限的环境中做出非凡的贡献。
心和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伍松
2015年,心和公益基金会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发起“全人教育计划”。每年,专家学者、一线名师、教育媒体等在全国范围内推荐优秀教师参选;评审委员会根据提交的材料,初选出10余位老师入围;工作团队对入围教师开展每人为期3天的实地走访调研,形成调研报告;评审委员会在调研报告和实拍记录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研讨,最终选出4位年度全人教师。截至目前,全人教育计划评选出27位教师代表,他们分布在13个省份、19座城市,背后关联和影响着成千上万个孩子和家庭。
致辞中,伍松强调了评选全人教师的四条标准——拥有一流的专业素养和健全独立的人格、尊重并爱每一位学生、注重学生的阅读和终身学习能力、启发每一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没有一条标准和学生的分数有关,但是每一届评选出来的老师和学生,虽然不唯分数,但也不畏分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胜利
全人教育计划已走过九年,接下来,我们又将有哪些新的尝试与探索?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胜利分享了对于未来的构思与行动。“全人教师给我们呈现了真正的教育。在过往的基础上,我们将既发现老师,又能够通过总结经验、梳理方法、提取观点、传播理念,影响和点燃更多的同行者,联结更多教师共同践行‘全人教育’,为教育的未来突破一种新的可能。”一方面,研究院会依托已有素材,产出可沉淀的内容成果,包括制作全人教育纪录片、推进出版全人教育主题图书等;另一方面,研究院将联结更多一线教师,搭建起“全人教育”平台,共同探索眼下全人教育的实现路径,如举办线下沙龙与工作坊、开展常态化线上直播、组建全人教师社群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设置的全人教育计划成果展便是一次创新的尝试。展览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全人之美”,展现第七届四位全人教师的个人风采和教育理念;第二章“教学相长”,在丰富的师生互动中,感受全人教师在做什么、怎么做、为何这样做;第三章“万物生长”,看孩子们在全人教师的陪伴与支持下,如何自由全面地发展,拥有更加舒展的生命状态;第四章“生生不息”,遍览往届全人教师风采,碰撞思想、交流方法。展览虽小,却与会议互相呼应,让与会者感受到更为全面、鲜活的全人教育,引发更多共鸣与思考。
绽放时刻:他们呈现了教育本真的模样
自2021年6月启动,第七届全人教育计划经过推荐、初选、调研、终评等环节,最终选出4位提名全人教师。现场,伍松宣读第七届全人教育计划评选结果——韩宜奋、宋新菊、舒凯、杨玉翠获评第七届全人教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杨东平、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江苏省扬州中学特级教师王雄、心和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刘斌为四位教师授予证书。
广东省中山市迪茵公学语文教师韩宜奋
韩宜奋老师与我们分享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坚守故事。她给自己下的定义是“一个最会玩、最爱玩、最有趣的万分热爱自己职业的从教者”。“玩着玩着过高三,轻轻松松考大学”是她的教育常态。即使担任副校长的工作繁重,她也坚持做两个班的班主任,负责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在韩宜奋的班上,她给学生放电影,教学生谈恋爱,鼓励学生排话剧、拍电影,给学生直播孵鸭蛋,与学生一同在毕业晚会上共舞……从业37年,她从未骂过学生一句,她用教育滋养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尊重和温暖。韩宜奋的“玩”源自她对教育的通透。在学业压力最大的高中阶段,她如庖丁解牛般教会学生攻克考试的规律,由此为学生释放足够的空间、时间去思考与表达,在允许、包容、接纳的环境中,她帮助学生充满信心地踏上成长之路。韩宜奋认为,唯有灵魂有趣才是全人教育,教育者最大的功德是在青春的脸上写下欢笑,在年轻的心灵播下希望,让孩子们“眼里有光,脸上有笑,心中有爱,肩上有责”。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育才学校小学语文教师宋新菊
宋新菊老师是本届全人教师中唯一一位乡村教师。教书26年来,她始终守着一间小小的乡村教室,致力于用课程带给学生丰富多彩的生命体验,为学生打开一扇欣赏生命之真善美的窗户。宋新菊坚信,农村的教室也能成就一些孩子,“我们的土壤不一样,种子不一样,但不能阻挡他们成长呀。”她依托乡土文化、淳朴民风,和黄河本土文化资源,全学科参与课程研究,开创黄河泥埙课程;她和孩子们穿行在祖先研制的农历中,用丰盈润泽的仪式走过一个个节日和节气;给每一个孩子送上独属于他们的生日故事或生日诗词,把孩子们的生日祝福汇集成一本本生日书;她发起成立公益组织新教育萤火虫武陟分站,通过开展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为武陟县的父母们搭建了学习、沟通、成长、交流的平台,逐渐形成最佳的教育共同体。在黄河之滨小小的怀川之地,有这样一间普通的教室,宋新菊和她的乡村孩子们正在一天天退去丑小鸭的稚嫩,走向生命的完整和幸福。
四川省成都天立国际学校语文教师舒凯
舒凯老师与我们分享了他是如何让孩子的好奇心茁壮成长。从2006年开始,舒凯在自己工作的几所学校,都致力于推广儿童阅读,带着学生写随笔、表演小话剧、打篮球,组织学生大量阅读。在学生海量阅读的基础上,舒凯带领学生开发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以阅读、研究、演讲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写万字论文,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研究性阅读、演讲与答辩,每个学生都成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蜀道课程,舒凯带领学生走近自然万物,探寻历史遗迹,表演话剧,做沙盘研究;博物馆课程,他带着孩子既去博物馆学习,也把教室建成博物馆的样子,教室里展品一人一个,或是学生的一篇论文、一个演讲,或是一个主题阅读报告;史记课程,他们阅读口口相传的神话,去汉中古汉台寻找刘邦和汉初三杰的遗迹,在辩论赛上替韩信重新做选择……在课程开发中,舒凯看到了儿童的无限可能性。作为教师,他为学生们打造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场域,其中同伴、教师、家长平等相处、互相支持,通过提出问题、阅读研究、创造输出,最终训练了学生自我成就和自我激励的能力,让每个孩子充分自我生长。在舒凯看来,儿童的好奇心非常珍贵,而当下的学习内卷使好奇心极易消失。通过他的实践,舒凯发现,我们可以用三个办法来保护和激发好奇心——丰富的体验、充满好奇心的成年人和同伴、恰当的书籍。
北京朝阳赫德学校数学教师杨玉翠
杨玉翠老师向我们展现了“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数学”。在杨玉翠看来,小学生很少考虑升学问题,兴趣才是学习的第一要义。优秀老师很容易让孩子喜欢自己,只要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爱和关怀即可,但卓越教师能通过教学让孩子爱上这个学科——求知永远是孩子最快乐的事情。现场,杨玉翠分享了许多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案例,从“量量走廊有多高”到“校园寻宝”,孩子们的精彩表现,引得观众们会心一笑。她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维度,展现了“全课程数学QCC模式”的特点,即有用的数学、多学科融合、思维的数学。在杨玉翠的课堂上,她永远不会说教,而是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因需要而去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数学变得有用了,与儿童本身关联在一起,与生活紧密相关,还与其他学科进行了融合。“我一辈子都在追求三个目标:充满兴趣、集中精力、会想问题。”在杨玉翠看来,做老师首先要放弃自己的功利心,要发现、点燃、激励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本次会议还设置了“老师,我想问”环节,来自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的靳嘉琳、韩可乔、张宇豪、李跃然四位同学,与全人教师们展开了面对面的对话与交流。“您小时候是在田里挖野菜开心还是读书开心?”“您用什么方法激励您的学生自主研究?”“有一些同学在课上听的很懂,一到作业上就什么都不会了,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孩子们的童言童语与全人教师们充满智慧的回答,令现场笑声不断,也使会议更具儿童视角,教育更为走近儿童。
碰撞交流:内卷时代,如何让孩子的生命舒展
会议下午第一场,进入了备受期待的圆桌论坛环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江苏省扬州中学特级教师王雄,原青岛二中校长、现海尔学校校长孙先亮,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校长曹君,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教师、第二届全人教育提名教师徐莉,围绕“内卷时代,如何让孩子的生命舒展”,展开观点的交流与碰撞。论坛由中国教师报教育家周刊主编马朝宏主持。
从左至右:马朝宏、刘坚、王雄、孙先亮、曹君、徐莉
当谈到对于教育内卷的理解时,徐莉认为内卷就是,当一个系统单纯地复杂化却没有产生价值,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不堪重负却不得不做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孙先亮表示,教育内卷这种非理性的教育行为,从根本上讲源于教育,就是专业的人一起做不专业的事。刘坚则谈到了教育内卷的危害。刘坚分享了《Nature》子刊《自然人类行为》杂志的一项研究,该研究表明,大学四年,中国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学术技能全面下降;同时有数据表明,我国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批判性思考、审辩思维、科学问题解决能力等多个维度都在下降。“这是非常可怕的事,如果我们还不能觉醒,不改变教育现状的话,未来是值得担忧的。”刘坚道。
面对如此严峻的内卷现状,学校及教师又有哪些“应为”与“可为”?曹君的回答是,从学校的价值观塑造开始,去做正确而重要的事。在曹君看来,教育即生长。“我来现在的学校不是为了把它办成一所名校,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师生生命成长,用‘我有无限可能’去激发和唤醒每一个人,促进他们的生命成长,这是我的教育目标。”王雄则基于学校课程的角度,指出许多学校仅仅是把教育部的课程标准“拿过来”,并未做课程标准的校本规划,由此造成从考试到管理“一刀切”的局面,更何谈学校的自由奔放。
对于许多普通教师而言,单凭个人努力拒绝内卷,几乎不可能,那么如何从大环境改变内卷的现状?对此,各位专家从不同维度提出了建议。曹君谈到,“全人教育计划”就是一股力量,其传播的教育影响力,使许多教师受到感召与激励。此外,曹君还强调,“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其实大有可为,这个时代更需要好学校的力量去释放教育影响力。“好的教育一定要把高利害的竞争尽可能往后推移”,刘坚则呼吁取消中考,不过这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方案,才能形成一个更良性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落地落实:学科教学如何践行全人教育理念
会议下午第二场,分别举行了两场沙龙,即全人教育理念下的人文学科沙龙和数理学科工作坊,探究全人教育理念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地。
从左至右:宋新菊、舒凯、韩宜奋、钱锋
人文学科沙龙,由万物启蒙课程创始人、第二届全人教育提名教师钱锋主持,韩宜奋、宋新菊、舒凯参与对谈。三位老师首先分享了各自的成长故事,继而围绕如何构建课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韩宜奋一星期有六节语文课,她用两节课来看电影,再花两节课对学生的影评做讲评,几乎所有人都在疑惑她是如何完成教学进度的。而在韩宜奋看来,高中是没有阶梯式增长的语文基础知识的,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鉴赏能力。“只要帮学生洞悉了考试规律,高中语文便有无限广阔的空间。”韩宜奋不推崇盲目的刻苦学习,她总和孩子强调“科学在前,勤奋殿后,快乐是最重要的”。宋新菊扎根本土文化资源开发了黄河课程,“我觉得很多课程是从我们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对于课程的初步构建,她强调首先要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其次结合语文教材的编排与生活中的实事,再进行整合、梳理与架构。
从左至右:杨玉翠、华应龙
数理工作坊由杨玉翠担任主理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第一届全人教育提名教师华应龙为对话嘉宾。杨玉翠分享了她的个人成长故事与教书三十多年来修炼的“武功秘籍”。如果说教学的前二十年,她的教育信念中“数学是老大”,后二十年中,她深刻地意识到“数学课上的学生才是老大”。基于这样的转变,杨玉翠提出了“全课程QCC数学”的概念,即通过“问题(Question)、对话(Conversation)、与合作(Cooperation)”的方式学习数学,将数学与儿童的真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数学本身变得有趣且有用。杨玉翠还与现场教师分享了一些精彩的课程案例。在她看来,主题项目课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要尤其注重培养学生“会想问题”的能力。华应龙对杨玉翠的教育实践表示肯定,并赞道“教育是相通的,都是通人性的,好老师的做法也都是相通的”。